-1-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战国二百多年间,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崇尚以武力征服天下,招贤纳士,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包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这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诸侯国君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B.诸侯国君对称霸方式的不同选择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士人的思想都以霸道为中心展开解析:选C。“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招贤纳士”,“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的自由”,表明诸侯国君强烈的争霸愿望需要得到士人思想上的帮助,从而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解析:选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韩非子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3.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解析:选A。通过材料“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主承天而立,是天人之间的负责人,是出于神化君主的目的,故A项正确。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2-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董仲舒有“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的思想,可知材料没有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从“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可知董仲舒除了有三纲五常的思想,也重视君臣、父子、夫妻的相互作用,带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故C项正确;董仲舒的思想约束个人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5.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A.外儒内法的思想B.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C.“天人合一”思想D.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解析:选D。引文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封建统治合理的本源,外儒内法是一种统治手段,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法、术、势合一”同样也是一种统治的方法,没有涉及统治合法性的本源,故B项错误;“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征服与统治,与儒家的道统相反,故C项错误;“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与天道相比,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用自然界的原则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6.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术语),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B.儒学从宋代开始才具有哲学思辨色彩C.儒学融合了儒、道、法、阴阳诸家思想D.宋代儒学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始于汉代,不能笼统地说“古代中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术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佛教传入,宋代理学产生,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宋代理学是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在汉代已经融合了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故C项错误;宋代儒学因为吸收了外国传入的佛教思想,因而为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7.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稷(农业)而次契(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3-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B。“四民异业同道”论与儒家思想中重农轻商观点有所不同,因而这一思想对儒家思想没有起到传播作用,故A项错误;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认为农业、商业、工业、教育虽然行业不同,却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说明其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有所改变,符合明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故B项正确;“四民异业同道”论与官僚机构并无联系,故C项错误;“四民异业同道”论是对重农抑商的否定,故D项错误。8.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D.儒家思想重回正统解析:选A。题干中“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中的义、恩是儒家纲常伦理的表现,朱元璋用义、恩来笼络大臣,体现出了将纲常伦理应用到治国手段之中,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变化,故B项错误;朱元璋对解缙的爱重,并不能代表其就存在爱才如子情怀,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来就一直是正统思想,并未失去过正统地位,因而重回正统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9.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解析:选C。从两汉到明清可以看出节妇烈女人数总趋势是上升的,尤其是两宋之后最典型,说明儒家思想不断趋于保守,故选C项。宋以前节妇烈女人数较少,A项错误;两汉以前不能从示意图上体现,B项错误;节妇烈女的增加体现了儒学尤其是理学对女性的摧残,D项错误。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4-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力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黄宗羲属于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故并未提出建立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B项内容并未体现题目中“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故D项错误。11.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主体经济依然是小农经济,所以A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有西学传入,但是不管是李贽,还是黄宗羲、顾炎武,他们的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只是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这说明了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封建制度衰落是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排除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2.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A错误。B、C发生较晚,D是其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5-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杨阳《王权的图腾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8分)(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11分)解析(1)“核心内容”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目标”从立足于统治回答。(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回答朱熹的思想主张;第二小问董仲舒侧重于国家意识;朱熹侧重的是乡村宗族伦理。(3)第一小问回答绅士的作用;第二小问从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内容及影响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核心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目标:实现“大一统”。(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侧重点:董仲舒侧重国家意识层面;朱熹侧重乡村宗族伦理。(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要求: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历史信息可以提取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论证时要史论结合,可以从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学不断创新,儒学不断延续和发展以及儒学发展脉络来回答。答案示例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学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