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贯通训练(七)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B.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C.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解析:选B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了贯彻实施,故选B项。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C项。实现国家管理有法可依,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表现,排除D项。2.老百姓口中的“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指一些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的人。“倒爷”的出现说明()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B.当时全国物资极度匮乏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D.人们普遍接受市场经济解析:选A“倒爷”利用计划内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进行牟利,说明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反映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故选A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物资极度匮乏局面已经缓解,排除B项;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普遍”说法错误,邓小平南方讲话及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才推动人们普遍接受市场经济,排除D项。3.下图是《2007~2017年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2-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解析:选C通过图片可知,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由15%增长到40%左右,而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都有所下滑,可知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比较明显,故选C项。4.下表是创刊于1981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新时期()《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前五名)1981~1991年1992~2010年2011~2015年1981~2015年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科研单位108技术创新405技术创新166技术创新579科技体制改革100对策250对策141对策391科研成果82高校225影响因素130高校303基础研究79自主创新198创新95创新279科研管理78创新184产业集群95自主创新265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B.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D.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1981~1991年,关键词“科研单位”和“科技体制改革”居于较高的地位,而到了1992~2010年和2011~2015年居于较高地位的是“技术创新”和“对策”,1981~2015年“技术创新”和“对策”居于较高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1992年之后更多的关注“技术创新”和“对策”,而1992年我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发展,故选C项。5.读下表,文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全国人口总数(万人)15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万人)文盲率(%)1949年54167—80.001964年723072332732.261982年1031882358222.851990年1143331800315.752000年12674385076.71-3-2010年13705354193.95A.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B.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C.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D.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解析:选A据材料1949~2010年我国文盲率不断下降,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原因不同,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5分)6.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材料二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材料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4-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本质。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你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宋朝建国的背景和宋朝的立国之策及统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救济对象、救济项目、救济机构的职能分工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从德国统一后的国内局势和政府作为两方面分析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最后一句话概括其地位。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第一句话并结合我国的社会性质概括其本质所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宋朝的社会保障措施、材料二中德国通过立法确立社会保障和材料三中现代中国为社会保障所做的努力上去阐释“认识”所在。答案:(1)原因:宋朝立国于战乱后,流民多,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汲取前代慈善事业的经验教训;受以文立国国策和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特点:慈善与风俗教化相结合;救济覆盖面广,救济重点明确,以救济贫民和穷民为主;建立了较完整的救济项目和救济机构。(2)背景: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德皇和俾斯麦的积极推动。地位:开创了世界现代社会保险事业的先河,为其他国家所借鉴。(3)本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执政为民,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认识: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立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惠及民生;要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的有益经验;要与国情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