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项目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对点训练]1.(2019·河南八市联考)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这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B[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体制,材料中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行经2济计划,但都不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各国在1933年制订经济计划,没有介绍其效果,故C项错误;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不属于法西斯专制体制,故D项错误。]二、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最终被迫走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本质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斯大林体制(1)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2)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3)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对点训练]2.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租让制后,最初出租企业的租金采用实物形式,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偿付,后来则大部分采用货币形式支付。这一支付形式的变化()A.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B.旨在排挤私人独占企业C.促进了工农业经济交流D.进一步活跃了商品市场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国内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恢复私人企业等措施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规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未排挤私人独占企业,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企业的交租方式,未涉及农业,故C项错误;由租金从“实物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可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重视市场和商品经济,故D项正确。]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项目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美国遭到资本主“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3同点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点(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当时各国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点训练]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在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一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4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结果。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以及1921年实现新经济政策从苏联工业化以及西方需要打开市场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共同点”从经济发展任务、技术引进以及市场开放性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结果”从苏联工业化实现后停止引进,中国则是不断引进并推进改革开放实施等方面回答。答案:(1)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租让制奠定了合作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西方国家因国内市场饱和而急于扩大外部市场。(2)共同点: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都注重对外引进技术和资金;都体现了对外市场的开放性。不同结果:苏联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停止了对外技术引进;中国则通过不断扩大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