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业达标]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A.法治B.专制统治C.德治D.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二者都强调统治者要施行德政,故选C项。A、B两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D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故排除。2.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A.“性善论”思想B.“性恶论”思想C.教育能够改变人D.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蓬生麻中”“白沙在涅”,便可得出荀子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故选D项。3.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这种思想的根源是()A.墨家主张节俭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判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其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故选B项。4.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思想家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D-2-解析题干材料“有能则举之”“俭节则昌”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故选D项。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如今各国的君主,没有一个是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他!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附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孟子,其核心主张是实行仁政。故C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C项正确。7.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一致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其评价的是()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答案C解析庄子的“齐物”思想,就是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实际生活中万物的差异。故C项正确。8.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答案D解析A项是典型的儒家思想;B项是道家的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故选D项。-3-9.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重视礼乐制度,讲究身份等级,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所以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B项正确。A项只是法家思想,C、D两项是儒家思想,排除。10.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④错误。故选A项。[等级提升]11.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反映了荀子()A.主张“以德服人”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D.主张“性善论”答案A解析“以德兼人者王”的意思就是依靠德行使人臣服的君主将会称王,由此可见,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故选A项。B项是荀子的人伦思想,C、D两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1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灭亡是由于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这从反面印证了孟子-4-的“民贵君轻”思想的正确,故选C项。1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A.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B.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C.代表了先秦时期平民百姓的愿望D.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道家学派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故选B项。孔子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排除A项;墨家学派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排除C项;法家主张中央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排除D项。14.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实践最为成功,③属秦国,故C项正确。15.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各家分别强调“仁”“同”“心定”“令”可知,其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5-统成为大家的共识,故B项正确;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看法,道家、法家的言论不能体现民本,故D项错误。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大体来说,“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期。生产力发展,新兴阶层的出现;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士阶层崛起,纷纷著书立说;各地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民为邦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贵君轻”以及荀子“君舟民水”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2)问,逐字逐句阅读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据此归纳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三中各国都有不同的学说思想来分析特点;第二小问,可结合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材料三所述文化特点分析原因,但注意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整体等多角度分析。-6-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