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水平测试 岳麓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水平测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载:“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肯定英国政治制度的优点B.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开始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D.传统夏夷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因为英国保留了世袭君主,所以根据题干中“《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可知其描述的是美国共和制度,故A项排除;题干中并未提到抵抗西方侵略,故B项排除;题干中并未提到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故C项排除;题干中“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反映魏源对美国共和制持肯定的态度,说明其传统的夷夏观念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2.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反映了“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在扩大,所以才有了“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正确。从1862年、1874年等时间来看,传统儒学仍未丧失主导地位,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社会主流仍然是传统儒学而非追求西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官绅阶层尚未接受西“政”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2-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的称呼是“‘夷’‘逆’或‘酋’,……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可见对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认同的过程,故A项正确。这些称呼的变化无法完全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放弃,也无法说明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更无法说明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B、C、D三项错误。4.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B.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C.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D.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答案A解析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差别”“不知国家与……界限”“不知国家……关系”,即他认为国人缺乏现代国家意识,1901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以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当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并不主张民主革命,故C、D两项错误。5.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B.胡适思想守旧落后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胡适整理国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寻找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基础,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所以不是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排除A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最著名的口号,也是这一运动的纲领,胡适提倡“整理国故”,与他对“科学”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排除B项;从题干“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有机地联-3-系”可知,他主张采取科学的、批判的态度,故排除C项,选D项。6.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答案C解析材料中否定天赋人权,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及团体才享有一切自由权利,这表明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故选C项。A、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7.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允许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组织工会,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工会在必要时,得根据会员之多数决议,宣告罢工等”。这些规定()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答案C解析材料中“1924年11月”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兴起,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依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将对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的体现,说明三民主义得到新发展,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工人阶级,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故D项错误。8.下列四则材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A.②④③①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4-答案D解析①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②体现的是维新派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批评,③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④体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主张。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②④①,故选D项。9.下列表述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的情况相符的是()①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结合②主要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们起主导作用③创办团体和发行报刊来进行宣传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都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创办团体和发行报刊来进行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相结合。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④说法太过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10.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答案B解析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A项错误;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邓小平,C项错误;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是苏东剧变,D项错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项正确。11.毛泽东的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应,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利观认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故A项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C项错误;二者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D项错误。-5-12.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答案A解析根据思维导图可知,天朝儒学道统分化为国粹论和中体西用论,中国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融合为现代化论,可见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故答案为A项。近代中国的思想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排除B项;回归儒学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铎之言”……他们接过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潮推向高潮,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流变》材料二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有何新发展和局限。答案(1)原因: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的影响;维护清朝统治的需-6-要。影响:给传统经学注入新的内容;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增强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推动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变。(2)发展: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局限: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潮推向高潮,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维新派的“中体西用”的新发展主要是在政体方面,即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第二小问局限,主要是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材料二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