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水平测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外交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故选C项。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2.1949年11月,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这一言论表明新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作用B.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决定采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D.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可知,此言论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3.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2-答案A解析材料“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错误。4.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1953年”“周边地区”,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这两个条件,故选B项。5.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6.右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的是()A.50年代的外交成就B.60年代的外交成就-3-C.70年代的外交成就D.80年代的外交成就答案C解析“回联合国”发生在1971年;中日建交发生在1972年;中美建交发生在1979年,都在70年代,故C项正确。7.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A.官方交流B.高层互访C.以民促官D.经贸引路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乒乓球队访问”“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乒乓球队访问属于民间行为,故选C项。8.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故选A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9.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前18小时,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美国使节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的和平答案C解析中国方面表示“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表明中国不会对-4-台湾问题做出让步,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故选C项。10.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国际法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C.美日间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D.中日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答案C解析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反映了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故选C项。11.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④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④只符合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思想,不符合新时期的外交思想;①②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故选A项。12.中国自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来,仅9次使用否决权,其中6次是在2000年以后。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成为发展中世界的领导者和支持者,并郑重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的新举措。这显示出()A.新世纪的中国正逐渐成为更加自信的大国B.中国加入联合国之后政治、经济地位逐渐提高C.中国已经与亚非众多发展中国家结盟D.联合国改革提升了中国在重大事务中的权重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新世纪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是在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更加自信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2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阅读材料,-5-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中国政府与蒙古、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其中,中蒙有四千多公里的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再加上两国间的历史纠葛,蒙古对中国的戒心较重。为此,中方确定了以下谈判原则: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摘编自《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三过去14年,上合组织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路,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构建和谐地区,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和上合组织事务,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对外开放原则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共同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上的致辞(2015年12月14日)(1)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外交政策及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8分)(3)根据材料三,上合组织14年的经验对我国今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何借鉴意义?(6分)答案(1)政策:“另起炉灶”。意义:它使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立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民族感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3)意义:合作共赢,平等互利(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协商一致;结伴不结盟。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提出审查国民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条约,按其内容分别对待,属于“另起炉灶”;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回答“另起炉灶”的意义。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基本维持现状”“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友好协商”等归纳提炼。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协商一致原则”“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概括得出启示。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摘编自周宁《鸦片帝国》-6-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年~)。——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材料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4分)(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赞赏”和“敌对”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6分)(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6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答案(1)描述: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2)“赞赏”背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敌对”背景: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反映“中国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说明:倡导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若回答裁军、人权、维和等也可)(4)主要因素:综合国力;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回答。第(2)问需根据时间进行分析,“赞赏阶段”从时间上看处于抗战时期,结合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敌对阶段”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结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可以从综合国力、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等角度回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