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一、基本学习内容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2.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引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经济力量。(2)国有经济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3)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居有主导地位,对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国有经济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3.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亦称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具有国有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集体经济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我国农业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形式。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济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即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包括:第一,对社会资本的支配和控制。以比较少的国有资本支配和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是国有经济控制力强的表现,是提高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键。第二,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几种所有制成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制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的增强。6.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引导、监督和管理,做到既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又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7.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人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私营经济是指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个体、私营经济扩大了社会就业,近期更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3)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主体。(4)个体、私营经济推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8.发展外资经济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通常称为“三资企业”。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外资经济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借鉴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2)有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扩大我国的生产建设规模。(3)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4)有利于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并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9.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的制度保证。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只有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10.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所谓按劳分配,就是把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使劳动者获得的个人消费品同他的劳动支出成正比,以此决定社会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这些客观经济条件包括:(1)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2)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在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所决定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由此必然会引出多种分配方式,要求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等。1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1)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活力。(3)体现包括资本、土地、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可以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1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较快增长。公平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生活中的公平,主要包括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当物质财富被较快较多地创造出来,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利益和分配的公平;公平则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劳动者只有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实现公平,才能激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追求更高的效率。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不能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也不能以牺牲公平来换取效率,必须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14.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4(2)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3)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总之,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15.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16.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是当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17.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殊的作用:(1)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2)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3)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安邦治国的根本大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二、基本学习要求(一)识记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知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也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2.按劳分配的含义复述按劳分配的概念,知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3.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复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知道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