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评价检测(八)中华文明的曙光——民国后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阶段评价检测(八)中华文明的曙光——民国后期(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斯大林指出,中国革命并非“武装斗争”,只是“游击战争”,而武装斗争“意味着要把农民的游击战争同工人总罢工和起义结合起来”。斯大林的观点()A.推动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形成B.认为“游击战争”不适合中国C.强调十月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D.加速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选C“意味着要把农民的游击战争同工人总罢工和起义结合起来”表明中国的革命要向俄国学习,也就是强调十月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故选C项。2.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D由材料关键信息“抗战时期”“鲁南民众”可知,这场“仗”发生在山东地区。A项发生在山西,B项发生在华北,不在山东,C项发生在湖北省,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排除;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山东省,故D项正确。3.从1941年起,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付现金。到1945年6月,全国征收的谷麦折合法币约为1700亿元。评价上述举措,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减轻农民的负担B.发展民族工商业C.稳定持久抗战大局D.遏制日寇经济掠夺解析:选C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保证政府税源和军队供给,稳定大后方的经济社会秩序,有利于稳定持久抗战大局,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抗战时期与其他时期的农民负担状况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主旨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赋税制度的变化,目的是稳定大后方的经济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沦陷区日寇的经济掠夺,排除D项。4.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2-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解析:选C依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并结合当时的国内背景可知,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在华北地区制造华北自治运动,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依据材料中“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可得出该宣言反对华北自治,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也客观上反映出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是在西安事变后,故A项错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故B项错误;全国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是在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后,故D项错误。5.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五、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解析:选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条件。6.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常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3-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解析:选C根据材料“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常做法是一样的”,并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出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市场调节,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这些做法的效果,排除D项。7.下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据此可知()企业类别国企(%)民企(%)企业类别国企(%)民企(%)水电8911木材/建筑496冶炼9010化学7525机械制造7327饮食2377电器制造8911纺织4951A.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B.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C.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D.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解析:选C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国家资本企业在重工业占据绝对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通过国家资本对经济的控制来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故选C项。8.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财富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延安精神”④“红船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解析:选D“红船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精神”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长征精神”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转移;“延安精神”则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9.1934年9月1日,《申报》刊登的三星牙膏广告画:“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丈夫挤牙膏,背景为穿着睡衣的丈夫正在洗漱。”这则广告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B.广告发挥了教化女性相夫教子的作用C.文化生活对传统的继承和反叛的特征D.时髦女性登上广告助推三星牙膏销售-4-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身穿当时最流行服饰——旗袍的妻子为丈夫挤牙膏,既体现了当时仍偏重于传统家庭关系,又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特征,故选C项;广告反映了男女间传统的家庭关系,并未反映出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排除A项;广告并未体现相夫教子,排除B项;题干广告妇女的形象是贤妻,而不是体现时髦女性,排除D项。10.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一宣言()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解析:选C材料“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说明其思想已经开始转变,故选C项;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排除B项;“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不属于民族扩张,排除D项。11.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道:“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也就是我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群众大会……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B.抗日民主政权日益健全C.解放区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群众路线得到基本贯彻解析:选D材料“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表明群众路线得到基本贯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与材料中“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强调内部关系不符,排除A项;“群众大会”不等于民主政权,排除B项;“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但材料未涉及是否实现,排除C项。12.在一次重大的会议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该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而做准备的会议,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0分,共26分)-5-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超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纽约、费城、波士顿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规划,并授权市长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城市规划逐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视。——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材料二中国近代城市承继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势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初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从美国与近代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范围、侧重的领域、主导力量等角度概括二者的不同之处。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从时代背景、社会性质、主动性以及外界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从-6-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答案:(1)不同:美国全国范围内普遍进步;中国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发展较好。美国重视城市规划;中国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美国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中国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民间自发。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城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教士传医以促传教;租界的示范和刺激;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工业化水平低,难以给城市化以强有力的推动。(2)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民族的解放;唤起民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否定传统中医,具有一定局限性。14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