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考纲要求】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2.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兴起的背景、过程、结局。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基础落实】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2(1)背景①中央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2)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①帝国主义干涉。②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考点深化】1.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2.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功绩(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①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③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典例剖析】典例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说明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D项正确。[概念解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国其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典例2.(2019·衡水高考模拟)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知识拓展]北伐战争体现的爱国精神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北伐战争中爱国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中华儿女用爱国主义的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的英雄史诗。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潮,成为北伐战争中爱国主义的又一突出特点。【真题在线】4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2019.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湖北新军起义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排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5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正确。A、B、D的结论都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除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4.(2018.4·浙江高考·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答案】C【解析】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1年的上海,故A、B、D项都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5.(2017江苏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解析】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讲的是中共的主张,并不代表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知识分子的共识,故C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6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2.某同学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在笔记上写下这样一段内容:“如椽巨笔写春秋,浪打南湖忆旧游。十万红旗乘大道,一轮明月照神州。”这部电影应该是()A.《建军大业》B.《建国大业》C.《建党伟业》D.《八月一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南湖”“一轮明月照神州”可知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C项正确;A、D两项为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B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答案】B【解析】“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可得出所叙述事件为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委任统治”的方式转让给日本,故B项正确。4.(2019·枣庄模拟)“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答案】B【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5.(2019·山西大同、阳泉模拟)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7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答案】B【解析】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6.(2019·北京东城模拟)《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