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排查强化练(十一)A组正误辨析疑点排查1.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提示×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特性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2.包容性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提示×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提示×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4.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提示×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提示ד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是文化现象。7.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提示√8.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提示×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9.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提示×海峡两岸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中华文化是各地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10.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提示×地理环境是文化性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11.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提示×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12.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提示×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13.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2-提示×中华文化不是各地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地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1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是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2015·广东卷,31B)提示×不能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等同于其全部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15.爱国主义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提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组高频考点再次强化1.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文化信仰等诸多要素,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表明()A.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独特标识B.传统节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C.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D.中华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解析材料中“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文化信仰等诸多要素”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选B;A错误,民族身份的独特标识是民族文化;C与材料主旨无关;D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答案B2.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千余年。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④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这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数画家加以创新发展,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自己独立的绘画体系,这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所以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3-3.山东吕剧、云南的滇剧、闽南的高甲戏、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安顺地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②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③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④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中国戏曲起于先秦时期,剧种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当选;中国戏曲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说明了中国戏曲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④当选;故答案为D;②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③错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而不是稳定不变。答案D4.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C.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D.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解析中国式过年体现着家和人和国家和的价值观念,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C项正确。答案C5.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B.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D.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解析相同的文化传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表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B正确;A、D与材料中心不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错误。答案B-4-6.(2019·江苏省如皋中学月考)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黎族文化,其中的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③错误,黎族文化的性质特点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决定的。④错误,夸大了黎族文化的作用。题目中,黎族人在海南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①②入选。选A。答案A7.2018年7月17日,“两岸传统文化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圆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多位台湾青年学者以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民俗的当代传播价值。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刘智豪以“从传统闽南文化拓展两岸青年的实践体验”为题,介绍了泉州崇武古城与台湾的亲缘关系。两岸传统文化交流互动()①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趋向同一③说明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多位台湾青年学者以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民俗的当代传播价值,开展传统文化交流互动,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及各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符合题意;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从个性差异趋向同一”观点明显错误;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B8.“在中国少数民族和地区的沧桑巨变背后,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5-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是()①政治、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③我国伟大团结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④民族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故②错误;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9.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③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选②④。①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10.2018年9月24日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秋节,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解析中秋节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6-化之中,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排除;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B11.(简析题)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里找出关键信息。“自先秦至当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12.(探究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登陆北京卫视,不仅仅是这个“芈”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7-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2)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给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请你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