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这些事物()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属性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A项正确;B项否定了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排除;C项错误,主动创造性是意识活动而不是物质的特点;D项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答案:A2.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解析: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与人类的活动无关的说法则是错误的,B项不选。D项中“不可捉摸”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A项正确。答案:A3.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然而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解析:②③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题意要求。①④正确且切题,故选A。答案:A24.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理论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矢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飞矢在某一瞬间只在这一点而不在另一点上,从一定意义上讲,承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正确;“飞矢不动”把飞矢在某一点的静止绝对化,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④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5.你买了电影票,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就是你的沉没成本。看电影时发觉不好看,但你怕浪费钱还是忍着看完,结果既浪费时间还弄得心情沮丧,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典型表现。从哲学角度看,“沉没成本谬误”对个人生活的启示与下列谚语相一致的是()A.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B.别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C.每事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D.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解析:“沉没成本谬误”体现的哲理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别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B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强调事物前后的联系,而没有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每事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答案:B6.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解析:霍金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这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正确;霍金的预言不一定正确,故“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表述不科学,A排除;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物质不依3赖于意识,所以“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观点错误,B排除;客观规律是普遍的,但不是永恒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C排除。答案:D7.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不在生长;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你是静止的,但又无时无刻不在生长,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正确;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说明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④正确;材料并没有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也没有否认绝对运动,①②排除。答案:D8.国家卫健委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结合我国实际和青少年自身发展情况,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观反映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析:根据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的情况,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实施方案,说明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D正确;思维未必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A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而非直观反映,B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C错误。答案:D9.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的科研团队历经5年的研究,发现了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揭开了黄瓜变苦的秘密,为将来培育无苦味黄瓜新品种和开发合成抗癌药物——苦味物质葫芦素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说明()①黄瓜等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②尊重黄瓜生长规律是发现黄瓜变苦的基础③创造、改变条件可以使事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④生物科学发现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B.②③4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科学家能够发现黄瓜变苦的秘密,是在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实现的,②正确;人类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良黄瓜、用葫芦素治疗癌症,体现了③;人类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排除①;④错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故选B。答案:B10.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解析: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要遵循规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们服务,故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在“改造规律”,D项错在“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答案:B11.爱因斯坦曾经说他相信有上帝,但是相信的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他不满意玻恩和海森伯对量子性质随机性和不可精确预期性的诠释,说了一句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对爱因斯坦世界观的正确理解有()①爱因斯坦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规律性②爱因斯坦倾向于世界具有统一性③爱因斯坦相信客观世界受规律支配④爱因斯坦没有清晰一致的世界观立场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爱因斯坦相信的上帝不是人格化的神灵,而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统一的基础,他倾向于世界具有统一性,②符合题意。“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表明,爱因斯坦否认世界的运动变化是随机的、偶然的,认为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去探究自然和宇宙的规律,选择③,排除①。材料体现出爱因斯坦认同世界有内在统一基础,有内在规律的基本看法,④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12.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提醒我们必须()A.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B.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C.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5D.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更不能被改变,C项说法错误;B项中“控制”一词不合实际;材料中专家的观点不是要求人们“放弃”工业化发展道路,而是要走科学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所以D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开学第一课》是自2008年起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2018年《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以充满前瞻性和未来感的设计,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创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义,鼓励孩子们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更好地向未来出发。请围绕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和四个篇章关键词,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写出相关哲学感悟,激励自己更好地向未来出发。答案:①懂得世界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讨梦想的崛起,做到把主观梦想与社会客观实际相统一。②把握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未来设计的前瞻性,与时俱进。③把握物质世界的规律性,遵循客观规律,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民正在强起来。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走进了电影院,并以近3亿的票房成绩,创造了影院纪录片的票房纪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热点,为新时代的到来奏响了电影序曲。《厉害了,我的国》的感染力,来自于其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坚定肯定,来自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也来自于其将新闻性、文献性、政论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的美学风格,既大气磅礴又娓娓道来。影片中,精准扶贫的年轻藏族女干部动员群众脱贫搬迁的细节,FAST工程总工程师临终前的最后一次采访等,都为宏大主题提供了有血有肉的事例。事实、数字、影像共同完成了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主旋律表达。大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信息、新观念,同时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共鸣,许多观众在观影后,都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表达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厉害了,我的国》在高度市场化的电影市场中获得的巨大成功说明,并不是政治教育就一定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只要找到与大众共鸣的形式和内容,政治教育就可以入情入理,完成宣传动机与传播效果的有机结合。《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还在于,它尊重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在推广发行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类宣传资源,有6效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同时又将观影者的积极反响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扩展,在舆论场上成功地完成了“议程设置”,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单位、个人、团体的主动观影,影院主动增加放映场次以及许多观众自愿购票观影,形成了《厉害了,我的国》文化传播现象。运用“规律”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厉害了,我的国》积极探索推广发行模式的哲学启示。答案:①《厉害了,我的国》积极探索推广发行模式启示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厉害了,我的国》的推广发行模式尊重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启示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厉害了,我的国》在推广发行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