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Ⅲ)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多维细目表考题年份卷别题号涉分考查内容选篇出处考点题型考查能力难度试题结构素养要求(高考方向)201920182017课标全国Ⅲ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Ⅰ课标全国Ⅲ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Ⅰ课标全国Ⅲ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Ⅰ123123123123123123123123123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留住乡愁》《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考点2、3考点5考点3、6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分析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易易中易中中易中中易易中易中中易中中易易中易中中易中中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四选一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总计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平均分值3分3分3分3分占比2%2%2%2%考频9题/9卷18题/9卷9题/9卷9题/9卷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5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1.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2.题材涉及经济、文化、美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02核心素养1.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侧重考查信息检索能力、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论证逻辑的思维能力。2.文本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性,注重文化渗透。03关联考点1.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2.注重考查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分析把握的能力。04备考建议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非常稳定,2019年完全沿用2018年命题策略和考查形式。2020年本专题应该基本保持不变,但备考时要做好细微变化的心理准备。2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3清单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1.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2.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3.时评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4.书评书评,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书评多采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的特色等。清单二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1)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2)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3)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4)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2.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3.常用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摆事实”)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即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讲道理”)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的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3)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5)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也可以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六段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对洋货发生恐怖。第七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因果论证使得文章的逻辑性强,无可辩驳。(6)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两两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7)归谬论证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4考点一 整体阅读  一、三重比对法论述类文本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点,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解答此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即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弄清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设置的干扰点。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如何比对呢?具体来说,就是比对句中词语(范围词、程度词、指示代词等)、比对句间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由此判断选项的􀪋􀪋􀪋􀪋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3    正误,选出答案。(一)比对句中词语1.表示范围的词语如表示全部范围的有“全”“都”“所有”“囊括”“共”“统统”“一概”等,表示大部分范围的有“大多”“多数”等,表示范围限定的有“只”“仅仅”“光”等,表示范围涉及两种及以上对象的有“以及”“及”“和”“也”“又”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2.表示程度的词语如表示程度高、深的,有“很”“挺”“怪”“最”“太”“非常”“十分”“特别”“极其”等;表示程度一般、适中的,有“较”“比较”等;表示程度轻的,有“稍微”“不大”“有点儿”“有些”等。比对时,要注意加重或减轻程度的表述及轻重倒置的现象。3.指示代词如“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4.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如“后来”“最早”“近来”“正在”“日前”“一旦”“立即”“马上”“目前”“已经”“早已”“曾经”“刚刚”“即将”“就要”“了”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的错误。5.表示语气的词语如表示肯定的有“必定”“必须”“一定”“的确”“就可以”等,表示揣测的有“或许”“大概”“可能”“似乎”“也许”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的错误。(二)比对句间关系比对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以下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等,重点是因果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重点关注因果关系,看是否存在强加因果、因果倒置等问题。(三)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或结论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符合原文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指推断想象的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设题八大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规律的,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方式来命制题目选项。了解命题者常设的命题陷阱,有助于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常见的命题陷阱主要有以下八种:1.偷换概念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如(2016天津,5,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原文信息] 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比对分析] 原文意思是“文化消费属于文化活动”,而选项表述为“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概念的外延正好颠倒。意思发生明显变化,与原文不符。[判定方法] 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论述的对象,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宾语与原文是否一致。2.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如(2015天津,6,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