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的“礼仪”反映的礼乐制度,是指在婚丧、祭祀、朝聘和会盟上的一系列活动中按规定办事,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从而维护了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凝聚宗族亲情是宗法制的目的,不是礼乐制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本质目的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故B项不合题意。礼乐制维护等级秩序,不利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原6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主要参照点,证实“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已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这一时期,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C.礼乐制度崩坏-2-D.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答案为D;周朝属于中国早期政治社会,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A错误;郡县制的实行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B错误,礼崩乐坏出现在春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3-记述出处“上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为辅,无弟然后传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丧服小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春秋左传》A.宗法制体现了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B.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征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反映的“弟及”“子继”、《丧服小记》反映的大宗和小宗之别、《左传·桓公二年》所反映的等级关系和《春秋左传》反映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规范,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只有《丧服小记》涉及大宗小宗之分,排除A项;只有《春秋左传》涉及嫡长子继承制,且不能反映是“最大的特征”,排除C项;只有《左传·桓公二年》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排除D项。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4-系。5.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宗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正确。血缘亲族团结和家族观念流行等都是宗法观念影响的结果,排除BC。散漫自私意识不是材料现象形成的根源,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信息,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分封制仍然存在,排除;秦朝废除血缘关系维系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材料阐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情况,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从分封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正确。-5-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反映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同时注意与其它概念区别,如神权、嫡长子、血缘纽带,据此即可正确判断。8.《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故选C。A项材料并未涉及;B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D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9.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6-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王室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格局,故选A项;家天下政治格局的出现是在夏朝时期,排除B项;分封制下周王室不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排除C项;西周时期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等信息可得出不应该是分封制、宗法制,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B项排除;据材料中“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得出其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其深远影响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1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7-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答案】A【解析】根据第一幅图片“齐”“鲁”“宋”等名称,可知这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再根据第二幅图片中“辽东郡”“琅琊郡”“渔阳郡”等名称,可知这属于秦朝时期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变化,体现的正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图片信息无从体现行政区划的范围变化、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以及行政机构的繁简问题,排除BCD三项。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2.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说明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答案】A【解析】“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A;皇权至上指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大-8-权于一身,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D与材料无关,排除。1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B不符合史实;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14.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