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复习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D.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2.里耶秦简为秦朝县城的官方文档。这枚关于里程记录的秦简,从秦朝管理制度角度看,它反映出秦朝()A.疆域辽阔道路通畅B.重视对地方管控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D.要求车同轨书同文3.据《旧唐书·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文帝年号)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由此判断()A.科举制已经正式形成B.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C.杜正伦出身世家大族D.杜正伦可以直接做官4.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5.15世纪的思想家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出:“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民自为市,则物之良恶,钱之多少,易以通融,准折取舍。”其蕴含的经济思想是()2A.自由经济B.国家干预C.工商皆本D.重农抑商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以宁夏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宋时派通判管理宁夏全境B.元朝设中书省管辖宁夏地区C.明朝设布政司管理宁夏行政D.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7.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8.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有效节约生产成本B.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C.符合现代管理趋势D.临近交通枢纽和矿产资源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B.北洋海军的参战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D.战争由朝鲜引发10.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1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3主要原因是()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2.阅读《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项目1949年1957年1960年1966年城镇人口数5765万9949万13073万13045万全国城市数35个78个208个(1961年)171个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A.中国城市发展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B.中国城市发展与中国经济水平同步发展C.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D.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13.下表是“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年份(年)19531954195519561957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109112.4111.1114.5120.2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6100.5102101102.2据此可以推知()A.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B.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14.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B.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15.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4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1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看待民主政体:“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17.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注重形式和程序B.极力维护贵族特权C.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强调保护私有财产18.12~13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了行会。马克思认为:“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产生了行会。”而中国的唐宋时期也产生了行会,“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行会制度加剧了商业竞争C.二者都是工商市民反封建的结果D.二者都带有经济垄断性质19.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南此可见()A.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现实需求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D.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520.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A.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21.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A.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22.18世纪末,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了法国。法国当局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还对皇家科学机构,如巴黎科学院进行改造,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这表明,法国成为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C.工业化的实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3.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B.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24.1961年4月,赫鲁晓夫说:“我们确信美国人绝不会容忍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在美国对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干涉的威胁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有义务尽一切可能来保护它,并使其成为其它拉美国家的一个现实榜样。”苏联为此所采取的措施()A.加速了拉美国家的联合B.缓和了美苏之间矛盾6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D.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国家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24.519.717.68.62.81.7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7——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11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摘编自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材料二1983年中央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进入2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