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6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2.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以正确的填涂方式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栏内,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廉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徳矣。”其意在强调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B.应该遵循等级秩序C.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治国要以徳政为主2.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序号原因分析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二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三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A.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B.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C.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D.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3.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的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已经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4.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这意在说明-2-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5.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6.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A.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C.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D.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8.战国时期,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去了。下列哲学家或哲学流派和他风格类似的是A.亚里士多德B.智者学派C.苏格拉底D.百科全书派9.15世纪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眼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A.人文主义B.禁欲主义C.蒙昧主义D.神秘主义10.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B.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1.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旨在A.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C.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D.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12.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3-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13.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的思想争论激烈,甚至互相谩骂为敌,但伏尔泰的伟大在于,他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却又愤怒地谴责要把卢梭作品烧毁的瑞士政府。这一现象主要表明伏尔泰A.与卢梭思想存在根本性分歧B.坚守言论自由的民主意识C.不赞同卢梭改造社会的方案D.谴责瑞士政府以避免革命14.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以竹来评价文同:“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A.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B.注重展现作者独特个性C.注重形式与神韵的高度统一D.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1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A.时空自由的特点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16.“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派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17.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18.“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旨在说明A.“中体西用”的提出有一定的合理性B.“中体西用”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C.“中体西用”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D.“中体西用”是符合国情的科学理论19.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4-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21.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22.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A.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B.对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求索C.认清了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D.民主思想观念难以形成23.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B.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C.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24.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2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5-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26.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了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下列著作体现这些观点的是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井冈山的斗争》D.《论人民民主专政》27.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部分活动见下表:时间事件1978年3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三周的访问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国家领导人1979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率团考察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1980年5月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问日本,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总理上述活动A.开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C.有利于更新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认识D.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28.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9.197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发展座谈会,此后就办好外国语学校、提升中学外语教育、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外语教材等作了大量工作。据此可知,外语教育A.适应国家中心工作发展需要B.推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30.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題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6-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尚书·立政》方行天下(中原地区),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