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一次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迄今为止,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为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学者们充其量承认,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布瓦赫的观点。根据他的论证,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因为一个人总是根据一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性质。如果使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因此,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我们用“文化记忆”这个命题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首先区分三种记忆形式: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集体记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遗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和断裂。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限制。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有些则被视为核心文献。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所有那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中,文献通过审查被分为经典与档案,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目的是把这种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这种记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哪些集体记忆最终转化为文化记忆,起决定作用的是时间,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犹如长销书与畅销书。相比之下,文化记忆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它可以长达两三千年,因为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以古代西方文化来说,这个基点包括《荷马史诗》。我们现在知道古埃及金字塔铭文和苏美尔祈祷文的成文时间在公元前三世纪,但是它们不属于西方的文化记忆,因为它们并未构成西方人确立文化身份时的坐标。(摘编自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忆通常被认为与人的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了群体不可能拥有记忆。B.文化记忆不仅弥补了哈布瓦赫记忆理论的缺陷,还拓展了“传统”这个概念的外延。C.文化记忆具有选择性,人们一般根据内容的重要与否而有意识地去选择传承或遗忘。D.交流记忆会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人们就这些记忆进行交流时不存在障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分析了个体、群体与记忆的关系,阐释了集体记忆这个概念的内涵。B.文章第二段从归属范畴、含义以及形态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文化记忆的特征。C.文章第三段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比较,指出时间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素。2D.文章对三种记忆形式作了多角度的阐释,目的在于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关注个体记忆及其社会起源,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徐尔干的影响。B.集体记忆受时间限制,其中的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具有相对固定时间视域的文化记忆。C.人们将文化记忆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阅读时,就会修改文化记忆的多层含义。D.文化记忆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荷马史诗》、《论语》等都是人类文化记忆的基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经过几个月来的不懈努力,当年浴血黄海的北洋海军“经远”舰在沉睡海底124年后终于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三年前,在辽宁丹东,“致远”舰也被发现。至此,这两艘甲午海战中最为悲壮的战舰都看到了重见天日的希望。“经远”舰是德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其正常排水量为2900吨,长82.4米,宽11.99米,航速16节,这艘诞生于1885年,两年后下水的军舰,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巡洋舰的最高水平。(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网报道)材料二:1974年1月19日,南海西沙永乐环礁海域,在巡逻防卫的4艘中国小型舰艇与南越4艘美式大型舰艇对抗周旋多时,最后越军何文锷舰队开炮射击,海战爆发。军力对比:南越4艘军舰总吨位6000吨左右,火炮约50门;中国也是4艘军舰,但总吨位才1600吨,火炮少,口径也小,但好处是机动灵活。另外,激战关头,中国南海舰队两艘支援舰恰好在远方出现(281编队经过两天一夜的航行,抄近道闯过有名的风浪险区七洲洋增援),海战中摔断了一条腿的越军指挥长何文锷大校本来就信心不足了,这时看到中国援军来了,赶紧逃跑。这一场海战,我军击沉了敌护卫舰1艘、击伤敌驱逐舰3艘,在南海西沙群岛区域驱逐了南越势力,一举收复被南越当局非法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从此牢牢控制了永乐,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中建岛和华光礁、浪花礁等)及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岛屿,如今成为海南三沙市的一部分群岛核心区。(新浪网军事专栏)材料三:中国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0月30日10时20分停靠在大连港码头,完成其正式交接入役后的首次航海任务。12日6时,“辽宁舰”准时驶离大连港码头。这是其在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役后首次离港出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任海泉中将在参加2012年澳大利亚陆军司令会议时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防政策也是防御性的。担心中国进行军事扩张或威胁完全没有必要。他强调,中国发展航母是为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发展道路不会改变。(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材料四:2018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海海域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48艘舰艇、76架战机、万余官兵参加受阅,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在阅兵时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正值美国航母“罗斯福”号在南海展示肌肉之际,3出其不意的中国海上阅兵被不少外媒认为是对华盛顿“印太战略”的反制。此次海上阅兵,中国海军展现出了已经脱胎换骨的远洋作战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内,海军建设的策略是空、潜、快,有远洋行动能力的主要就是潜艇,水面舰艇的战斗力基本局限在近海。直到十年前的中国海军,仍然带有较强的“黄水海军”色彩,没有航母、没有强大区域防空能力的驱护舰,能够进行远海活动且有一定战力的舰艇很少。有海军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与中国上一次2009年海上阅兵相比,这次阅兵凸显出“近十年海军作战力量体系得到全面重塑”。(《环球时报》报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1887年下水的清末北洋海军“经远”舰代表着当时装甲巡洋舰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当年的中国已经开始重视海军建设。B.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南越海军虽然不像英、美、日海军那样是一个值得夸耀的对手,但此次海战胜利的意义仍然不容低估。C.“辽宁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了世界一流海军强国行列,具备了万里集结、远洋作战的攻防能力,提升了维护领土、海权的本领。D.2018年南海阅兵是我国建国建军以来海军动用舰艇和飞机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一次海上大阅兵。它发生在中国海军大规模军事现代化的前夜,也是中国海军刚开始尝试从近海走向远洋、从黄水走向蓝水。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致远舰”与“经远舰”的相继发现与打捞,足以还原当年甲午海战之惨烈,历史是不能忘怀的,铭记这份屈辱,让先烈流的血鞭策我们,砥砺前行。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西沙海战中我国海军和敌军的力量对比悬殊,却最终能以弱胜强,这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各级指战员的机智英勇是分不开的。C.航母入列,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得到极大提升,由此也可能引发周边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的格外关注。D.材料四中不少外媒推测并炒作本次阅兵的时机和目的,实际上都属于过度解读。中方在此次阅兵的安排上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不可能是为了应对美国航母打击群到南海,更没有炫耀武力的成分。6.以上四则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海军的发展历程,那么我国海军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心灵的对白席慕蓉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4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要怎么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要怎么样才能理清它的脉络呢?窗外的槭树,叶子已变成一片璀璨的金红,又是一年将尽了,日子过得真是快!这样白日黑夜不断地反复,我的问题却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我一直没办法用几句简单和明白的话,向你描出我此刻的心情。而你是知道的,对现在这个时刻,我有多感激,有多珍惜!我心中一直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一种朦胧的幸福,可是,我就是说不出来,几次话到唇边,就是无法出口,好像隐隐然有一种警惕:若是说出来,有些事物有些美妙的感觉就会消失不见了。而今夜,就在提笔的那一刹那,忽然有一句话进入我的心中:“世间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也无法说清的,我必须要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是的,在命运之前,我必须要承认我的渺小与无能为力,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辩和可以控制的。所以,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烦扰在我心中的种种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和莫须有的啊!因为,世间有些事情,实在是无法解释,也不用解释的啊!原来,如果我又想画画,又想写诗,必定是因为心里有着一种想画和想写的欲望,必定是因为我的生命能从这两种创作活动里,得到大的欢喜与安慰;因此,这实在是我自己的一种需求,一种自然的现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个完美和完全的答案来呢?事情的本身应该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答案了吧。其实,你一直都是很明白,并且看得很清楚的,你一直都是知道我的,你一直都认为:“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不是吗?如果万物都能顺着自然的道理生长、茁壮、成熟,这世间就会添了多少安静而又美丽的收获呢!一位哲学家告诉过我,世间有三种人,一种是极敏锐的,因此,在每一种现象发生的时候,这种人都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来配合种种的变化,所以他们很少会发生错误,也因而不会有追悔和遗憾,另一种人又是非常迟钝的,遇到任何一种现象或是变化,他都是不知不觉,只愿埋头走自己的路,所以尽管一生错过无数机缘,却也始终不会察觉自己的错误,因此,也更不会有追悔和遗憾。然后,哲学家说:所有的艺术家都属于中间的那一个阶层,没有上智的敏锐,所以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又没有下智的迟钝,所以,在他的一生之中,总是充满了一种追悔的心情。然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种追悔的心情,人类才会产生了那么多又那么美丽的艺术作品。那么,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不管我用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你的面前,不管是毫无准备或者准备得很充分,你都能一样地看透进来呢?在你的面前,我永远只是一个最单纯的我而已呢?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5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迹都消逝在岁月里,消逝在风里和云里。在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一些,在有意或无意间再忘记了一些,然后,逐渐而缓慢地,我蜕变成今日的我,站在你眼前的我。如你所说的:一个单纯而又自然的我。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和自然,是用我所有的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