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冶金工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关键词:课程体系,冶金,实践,改革,工程冶金工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本文简介:摘要:黑龙江省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邻近俄罗斯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佳木斯大学设置了冶金工程专业。针对近年来很多高校陆续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新形势,有必要对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2014版培养方案基础上,重新修订了2016版的培养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冶金工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本文内容:摘要:黑龙江省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邻近俄罗斯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佳木斯大学设置了冶金工程专业。针对近年来很多高校陆续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新形势,有必要对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2014版培养方案基础上,重新修订了2016版的培养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就业形势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达到改革效果。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冶金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并进行了深入的部署。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在新形势下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黑龙江省也针对国家政策,在培养引进人才和加快应用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于2011年率先在黑龙江省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目的在于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较完善的实验平台,利用冶金工程专业贴近生产实际的特点来服务龙江经济的发展,助力龙江经济腾飞。一、冶金工程课程体系的现状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我校开设的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黑龙江省钢铁企业培养人才,因此主要围绕钢铁冶金方向培养人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快,而课程内容较滞后。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量的新型生产工艺相继涌现,而课程中尚未涉及。冶金与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材料、化工等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在课程上进行拓展,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单位偏少、实验设备和指导教材不足等问题会影响培养质量。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核心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钢材性能质量检验、钢铁生产工艺装备及新技术、冶金工程实验、冶金环境工程、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现代表面工程技术。二、冶金工程课程改革的目标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综合素养。冶金工程专业设立之初就旨在服务地方经济。钢铁行业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终于度过了寒冬,迎来了行业的春天。现在普碳钢吨钢毛利润达到1000元以上,各大钢铁企业也在积极招聘应届大学生。从2018年的形势上看,全省各大钢厂对冶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100人以上。而我校每年的冶金工程专业招生规模才一个班,基本维持在30人左右。面对企业的强烈需求,学校在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时候,就特别提出严格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努力打造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与有色冶金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生产技术与管理、产品与工程设计、高新技术研发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三、冶金工程课程改革的方法1.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冶金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很多都是一般原理,在工艺方面又较为传统,学生能够看懂文字,但是部分理论理解不到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此次改革目标就在于通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最新的专业前沿知识,同时,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紧密结合课本对学生进行“现场讲授”,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建立联合实验室,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学。我校与黑龙江建龙钢铁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全方位合作。针对冶金专业缺少专业配套实验室的问题,在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努力推进企业资源的共享。同时,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不定期来校针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工艺进行讲授。3.强化实践环节,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新模式。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规定的194学分方能毕业,还需修满第二课堂6学分方可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科技写作实践1学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习1学分、金工实习(热加工)2学分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2学分。学生通过科技写作实践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科技写作的方式方法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知识储备。通过科技创新实习和金工实习做好实践准备,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将课本上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4.压缩总学时,打造精品课程。针对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的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重复,授课内容老旧等问题,通过压缩总学时,打造精品课程的方法解决该问题。例如,原培养方案中《炉外精炼》为32学时,《钢铁冶金学Ⅱ(炼钢)》为64学时,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两门课程合并为《钢铁冶金学Ⅱ(炼钢)》共计72学时。同样的,合并《球团烧结》和《钢铁冶金学Ⅰ(炼铁)》两门课程,修订后的《钢铁冶金学Ⅰ(炼铁)》中增加了球团烧结内容,压缩了总学时。在核心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老带新原则,由一名老教师和一名新教师同时担任一门课程的讲授。这样的好处在于一个教研室可以集体备课,新旧思想可以得到有效碰撞,新教师可以快速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理念,而老教师也可以完成知识的快速更新,从而达到了良性促进的作用,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挥。5.增强冶金工程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现有的课程体系的整合基础之上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保持专业核心课程,结合黑龙江省的地域特征,提高钢铁冶金培养方向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学校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对高水平的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的环境和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四、总结与展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事关我国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冶金工程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改革。为即将迎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了前期准备。由于篇幅所限,课程要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关系的验证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做进一步分析与论证。作者:唐彪李冰马振黄志求李洪波王涛程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