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仅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2.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周代王位是父子相承的,……王统观念超于家属观念。到了秦汉时代,成为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种现象说明了()A.构建中央政权有效控制地方B.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C.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D.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3.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4.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A.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B.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C.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D.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5.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这一变化反映了()A.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B.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C.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D.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的中枢6.《晚清外交史》提出,清廷外交的条约体系由“执行条约”、“保全和局”到“完全屈服”、对帝国主义“有求必应”,列强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下列属于列强借助清廷“完全屈服”获得的权益是()A.割占中国领土B.传教士可在中国内地传教2C.在华投资设厂D.设立北京使馆区(界)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B.封建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农民阶级担负民主革命任务D.太平天国缺乏可行的革命纲领8.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表格信息最能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A.对甲午战败的深刻反思B.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救中国C.对外来先进技术的渴求D.积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9.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C.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D.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10.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年)中写道,“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A.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B.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客观发展的要求C.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D.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3了组织条件11.史学界在抗战时期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差不多都集中在宋金、宋元之际及明清之交等民族矛盾尖锐的特殊时期,这些著作或以民族气节鼓励人民,或总结历史教训警示当今。这反映出史学著作()A.历史解释的客观性B.叙事的阶级性C.历史评价的全面性D.修撰的时代性12.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B.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C.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D.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1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B.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14.下表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26.9%30.9%35.4%36.6%35.1%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0.4%29.0%23.6%24.5%43.8%据上表可知()A.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B.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C.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D.“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15.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利益方面倡导“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外交:在外交理念方面表达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担当,提出了“同乘发展快车”和欢迎各国“搭便车”的新理论。这表明中国()A.成为世界各国外交的领跑者B.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C.树立大国外交的思想范式D.已处于世界外交舞台中心16.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被从独占的统治4宝座上推翻下来的土地贵族,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因为()A.改革者的道德品质高尚B.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C.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17.下表为古代罗马部分法律。材料可以反映古代罗马()A.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C.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步动摇D.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18.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A.有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B.扩大了国王权利C.使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D.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19.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此观点旨在说明()A.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B.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C.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D.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20.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B.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5C.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D.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21.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B.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C.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D.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22.有学者指出: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它没能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A.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B.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3.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B.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C.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D.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24.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这说明()A.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B.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C.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D.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25.下图漫画《山姆大叔忙坏了》反映的是()6A.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下降B.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霸道C.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力不从心D.两极格局被多极化趋势所取代第Ⅱ卷(材料题)二、材料题(共3小题,其中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惘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用的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7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5分)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