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梅州市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则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心理压力。B.宋诗对唐诗的创新体现在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C.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硬的风格。D.宋诗在艺术上的任何创新都是模仿唐诗、对唐诗风格进行陌生化的结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进行论证。B.文章第三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C.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的内涵。-2-D.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淡为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有创新。B.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物,会以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为抒情主人公。C.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D.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雕润绚烂”。(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是学科体系,而“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侧重实践的教育形式非常受欢迎,很多年轻人选择“双元制”教育培训,而不是去上大学。“双元制”教学体制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培训后就业的能力,有利于为劳动市场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摘编自网络,有删改)材料二:职业教育主要关注点分布(摘自环球网《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问题分析报告》)材料三:最近,湖北潜江一所职业教育学院设立了“小龙虾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销售一空”,薪酬也着实可观。细品“小龙虾学院”这道“菜”,不难咂摸出这样的“味道”:接地气、把握市场脉搏的职业教育其实有很广阔的前景。一直以来,就业市场存在结构矛盾:一边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一边是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错位”。这恰恰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3-近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成为社会共识。能力是最好的学历,本事是最大的优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需要在劳动观、价值观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消除偏见和误解的坚冰,让广大青年凭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拥有尊严与荣光,创新、创业、创造的无穷活力必然会竞相迸发。(摘编自《“小龙虾学院”折射职业教育“大前景”》,有删改)材料四:3月15日,2019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人报考”“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等,这些重要举措迅速抬升了职业教育舆情热度,使之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育主题。两会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发热议。《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度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方案》要求,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职业教育改革组织实施和相关保障工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摘编自新华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一般的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B.职业教育学院设立“小龙虾专业”的事情说明,在经济社会中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把握市场脉搏的专业前景广阔。C.两会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发热议,使职业教育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育主题。D.今后,我国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职业教育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双元制”教学体制下的学生和企业有更多交流机会,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较其他大学生更受企业欢迎。B.从材料二看,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舆论关注度最高,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前景广阔。C.随着人们劳动观、价值观的转变,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培训,而不是去上大学,市场将越来越重能力而轻学历。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是解决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4-断桥蒋寒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各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摘编自《金山》)-5-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写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B.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C.郭支书在汛前关注古桥,在汛期中早作安排,整个修桥计划周密规划,体现了郭支书深谋远虑的人物特点。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8、请分析小说中的马主任有哪些作用?(6分)9、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