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总分100分用时: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不是分封制;C选项中“避免”一词表述绝对。分封制下宗族内部冲突仍然存在;D选项中“巨大”一词表述片面。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A.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B.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C.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D.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的措施是着眼于自身利益的,故不会提高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西周没有宗教神学,2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3.西周一贵族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妻室子嗣妻(正室)B.二哥(20岁)D.四哥(15岁)妾一(侧室)A.大哥(23岁)妾二(侧室)C.三哥(18岁)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这一规则,正妻所生的第一子为嫡长子,继承天子的王位,称为大宗,二哥属于正妻所生第一子,理所当然是大宗,故B项正确。A、C和D都不是正妻所生第一子,相对于嫡长子,只能是小宗,故A、C和D项错误。4.“(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根据材料可知周代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D【解析】3“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亲族,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错误;B不符合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原则;C中排挤不符合题意。5.中国古代汉族人姓名中往往带有辈名,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其堂兄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卿”就是颜真卿兄弟们共用的辈名,表示他们是同辈关系。这反映了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体系中大宗处于支配地位C.宗法观念严格区分亲疏长幼关系D.血缘政治中神权色彩比较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其堂兄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卿”就是颜真卿兄弟们共用的辈名,表示他们是同辈关系”突出的血缘关系,强调的是利用宗法观念对亲疏长幼关系的区分,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分封制,A选项排除;大小宗是一种相对关系,材料未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神权色彩,D选项排除。6.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谈到中国古代早期形态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他意在强调古代早期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构建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以宗法关系为基本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未有君臣之分也”可知,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通过占卜等手段,利用神权巩固王权,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宗法制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信息,故BD不符合题意。7.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4A.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B.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D.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来王”到“事王”的变化,反映了周代由商代臣属关系变为君臣间的隶属关系,这是对地方诸侯管理加强的结果,说明周代对地方的政治控制加强。故答案为B项。A项,周代分封制下对地方仍是分权管理,地方分权制度并没有结束,排除;C项,周代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更不会开创中央集权新模式,排除;D项,周代分封制虽加强了对地方控制,但由于分权体制的存在,地方分权割据隐患是很大的,而不是消除,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8.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A.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和“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可以知道西周分封制较商代政治制度更有助于国家结构的稳定,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建立时期形成,故A选项错误;材料仅涉5及西周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并未说明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且与史实不符,故C选项排除;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9.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答案】D【解析】材料讲的是周武王灭掉商之后,将其弟周公分封于鲁,这就是分封制,联系他们的是血缘,形成的是宗法制,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10.考古学家在考察西周时期长江流域楚文化时发现,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一致的礼乐文化因素,如青铜礼乐器、相似的墓葬制度,以及基本相同的文字系统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完全相同B.分封制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D.西周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一致的礼乐文化因素”可知,分封制推动了分封的诸侯国对周文化认同,故选C。材料只能说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一致的因素,不能说明完全相同,排除A;分封制是对地方的间接控制,排除B;西周时期周天子并未建立君主专制,D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学生可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其他选项做出相应排除。11.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6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A.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B.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D.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与宗法制有关,“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说明宗族势力的影响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宗法制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故A项错误;B中的“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并不是封建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12.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B.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A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开始瓦解,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与冲击封建等级制度无关,C排除;家国体制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D排除。13.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员“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此官职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郡守7【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时期的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从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来看,此官职应当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C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郡守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14.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政治制度B.都加强了皇权C.都以血缘为纽带D.都属于官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秦以前的封建政治”中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材料中的“秦以后的郡县政治”的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二者都是地方的政治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分封制主要盛行于西周时期,当时尚未出现皇帝制度,B选项排除;郡县制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C选项排除;官僚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由一定的任期,郡县制体现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D选项排除。15.春秋争霸战争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进程造成了A.县制普遍取代封邑B.世卿世禄制被废除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小国不断被兼并使得统一的趋势初现,这种趋势体现为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了大国兼并小国,而并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A8项不符合题意;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故B项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君主专制制度形成,故C项错误。16.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理解。根据题干中“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可知是分封制下世袭的贵族垄断政权,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而秦朝以后“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无世禄之臣”,可知是郡县制下皇帝任命的官员不世袭、无领地,完全听命于皇帝,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综合材料可知体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题干没与体现神权政治、血缘政治,排除AB;中国古代不是城邦国家,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7.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答案】C【解析】秦以前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进行分配,秦确定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9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AB项是西周实行的制度,实行世袭制;D项皇帝制也是世袭的。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