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视导座谈会上的发言在小学教学视导座谈会上的发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一锤定音,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指引了方向。一、学校教育为什么要强调“立德树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唯分数论的思想充斥社会和校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化教育观让全民处于焦虑之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许多家长头脑中作祟,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校外培训机构方兴未艾,音体美等艺术课程被边缘化,劳动课程被取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被淡化。长此以往,学生高分低能缺少创新能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丧失生活能力,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之心,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更有甚者,马加爵、林森浩这些处于象牙塔的天之骄子,将同班同学置于死地,给教育敲响了警钟。基于此,中国教育必须深刻反思,必须从小强化孩子的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五育并举”正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育人新理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必须走出“唯分数论”的泥淖,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朴素,回归自然,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如何落地生根在学校教育中,不能仅仅把“立德树人”当作一句空洞的口号纸上谈兵,校长、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反思,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学校德育课程。1、转变教育理念。中国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才会怀抱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立德树人”在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勤奋、善良、合作、创新的人才。2、坚守课堂阵地。课堂始终是育人的阵地,学科教师要理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辩证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价值观教育,切不可犯“重智育轻德育”的毛病。语文、政治、历史教师要发挥学科育人优势,引领学生向英雄学习,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强化理论学习,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总要求、总目标。3、开发校本课程。德育工作要结合校情,大胆创新,努力开发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德育课程,这些年,**县许多学校勇于探索,开发了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一中的60华里远足、**二中的“红五月大合唱”、实验学校的“润德课堂”、平里中心校的“晨诵暮读”等等,长期坚持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起到了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作用,深受师生的欢迎。4、坚持读书写作。在网络时代,良莠不齐的快餐文化深受人们喜欢,其中不乏存在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因此,在校园里大力提倡师生阅读和写作,很有必要。教师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提升修养;学生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开阔视野。朱博士进行“新教育实验”,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建设书香校园,让每一个师生浸润书香,畅游书海。我县**一中、祁山小学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邀请专家讲座,分享读书感受,正是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书香校园的范例。“立德树人”任重道远,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愿我们一起努力,让“立德树人”之花绽放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