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途径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关键词:专业课程,途径,会计,思想政治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途径本文简介:摘要: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协同建设、协同育人的根本方向。文章以近年来高校学生精神相对颓废及会计实践中舞弊造假为背景,旨在说明高校在“教”与“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以德育人方面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途径本文内容:摘要: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协同建设、协同育人的根本方向。文章以近年来高校学生精神相对颓废及会计实践中舞弊造假为背景,旨在说明高校在“教”与“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以德育人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文章从会计职业内涵、现状等方面出发,探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希望能为构建会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供一点思考。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教学改革一、问题的提出大学是培养学生理想道德的重要时期,是引导学生建立三观的关键阶段。《大学·中庸》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虽然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才艺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但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及教育状况的相关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有增长之势,有32.6%的学生赞同“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在人生理想方面,对“事业成就”(32.8%)、“物质财富”(19.2%)、“兴趣爱好”(16.0%)等的关注明显高于“国家或社会需要”(5.2%)等社会因素(沈壮海,2016)。在这种精神相对颓废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抗压、自我调解能力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极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在国民知识水平逐步提升的情况下,高校悲剧却时有发生?高校是否在德育方面存在缺欠?是否存在重“教”轻“育”的瑕疵?应如何平衡教与育的关系?良好的道德品格是展现才能的前提。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是德智并行的人才。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此,各高校积极开展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教学的理论探讨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理论方面,何红娟指出“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必然的,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可以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建设”。高德毅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强调高校教育应具备360°德育“大熔炉”作用,建立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的“领舞”作用。实践方面,2017年,上海市成立了首届上海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置7个分委员会,涵盖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通过区分不同个体,以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7年,立信会计学院作为上海市首批整改院校,搭建教学研究、教师提升、实践教育等平台,出版相关教材,建设案例库,同时健全制度保障及评价体系,在思政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会计实务中,从英国的“南海事件”到美国的“安然事件”,会计记录的严重失实,致使投资者蒙受巨额亏损的案件不计其数。此起彼伏的造假案件震惊了全世界:会计怎么了?频频发生的造假风波,使会计行业饱受针砭,这表明会计从业者存在诚信困境。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生力军,在培育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相关培养方案已比较成熟,专业课程体系较完善,但其与思政教育相互脱节,存在“孤岛”困境。因此,高校会计教育的内涵有必要进行外延,拓展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并重的双重轨道,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积极融合,培养“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人才”(栾甫贵,2013),这也正是当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二、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基本内涵就内涵而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既包括理念上的同向,也包括实践上的同行。也就是说,既要在指导方针上一致,也要在实践行动上协调:教育同进,德智并行。(一)同向的内涵同向可以从政治方向、指导方向、育人方向三个方面展开分析:1.政治方向一致。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首先必须在政治方向上保持一致。政治方向的核心在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会计人员掌握着微观资金走向,一旦出现财务造假等失德行为,不仅带来股市波动,给投资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因此,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应把握政治大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旗帜鲜明地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在培育专业技能之余,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协同育人。2.指导方向一致。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必须在指导方向上保持一致。指导方向的核心在于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解决各类理论及实践问题。会计专业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教学中处处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大指导方向下,积极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3.育人方向一致。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必须在育人方向上保持一致。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最大化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当代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攻坚期,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四有”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大本营,在“育人”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应保持育人方向一致,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将德与智的培育统一到个人价值最大化及社会主义事业当中,为会计行业输送更多德智兼备之人。(二)同行的内涵所谓“同行”主要指才与德同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积极融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1.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合力育人。高校会计专业教育蕴含着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遵循着一定的价值取向(燕连福,2017),是价值与知识的高度统一。而思政教育囊括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及为人处事之道,高校应积极推进二者的融合,改变原有单一的授课形式,增加案例讨论、视频教学等创新形式,教师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间的关系,实现以德树人“润物无声”。因此,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应步调一致,并驾齐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伦理理念,以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2.积极融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同行”也体现为珠联璧合。一方面,“专业教育”要促进“思政教育”建设,为其提供理论知识支撑、实践技能支撑,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因子,将思政根植于“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传道育人功能。同时,“思政教育”也要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专业教师应坚持政治大局意识,汲取马列主义理论精髓,摸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洗礼,实现“教”与“育”的积极融合(燕连福,2017)。三、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一)会计职业特点提起会计,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记账先生”、“算盘先生”这样无足轻重的角色。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简单传统的记账理念已过时。会计已不仅仅是记账、出报表,而是承担着多重职能:反映、监督、决策等。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程序,连续完整地记录企业资金走向,反映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指导企业的各项活动。同时,通过生成各种财务信息,不仅使管理者做出合理预测,也使各利益相关者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准确作出决策,确保其资本的稳定。周守华指出会计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再生产,兼顾了社会公平与效率。会计核算方法的进步,使财务信息更加完整、及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但是会计从业者也面临着较大的职业风险。现阶段,会计造假现象越演越烈(方祺,2015),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是造假事件发生的一大原因。就我国而言,造假是会计领域的一大顽疾(方祺,2015)。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各种失德行为,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会计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会计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品质、行为操守,它是调节从业者与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分界线,也是评判会计行为好坏的准绳。诚信、客观、职业关注、谨慎等是一个合格会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诚”乃立身之本,“信”乃执业之基,尤其对会计执业者而言,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事实,客观公正地记录资金走向,摒弃私利,保持职业操守,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全方位提高理论与实践技能,是一个从业者需要持之以恒来实现。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需要从业者在执业中日积月累地总结,也需要高校在培养阶段发挥积极作用,注重以案例讨论、视频教学等更直接的方式,使学生零距离地感受到“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切莫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三)会计专业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贾瑶瑶通过发放1000份问卷调查发现,专科生中约有70%的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本科生中约有60%对该规范不了解,研究生中约有50%的学生不了解该规范。研究生中只有18%、本科生中只有10%、专科生中只有6%的学生对规范非常了解,这表明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较为轻视职业道德培养。同时,贾瑶瑶调查发现,相比财务会计、审计学等专业课程,各高校在职业道德学分设置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普遍设置较低学分(1~2分),从而导致学生的不重视,甚至忽视。所以说,高校会计课程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守好了专业教育者这片田,但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仍存在较大落后,无法达到共振效果。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需要在专业教育中积极引入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虽然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但舞弊、粉饰报表等财务造假事件却屡见不鲜,从业者职业素养难以跟进是一大原因。据Weiss评级公司调查报告显示,在7000家被调查的公司中,有高达1/3的美国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张鹏煜2016)。同样,我国会计造假事件也是层出不穷,2001年审计署对1290家国企财务状况审计发现,68%以上的企业存在报表严重不实的情况,涉案金额以达到1000多亿元(张鹏煜2016)。这日益猖狂的造假现象严重损害了各方经济利益,导致投资者投资热情萎靡不振。根据道德沦丧论,造假的根源是从业者丧失应有的职业素养。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在人才培育方面,应坚持“教”与“育”的有效结合,积极推进德才协同育人建设,使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从业者。所以说,会计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亟待解决的造假问题、高校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等要求在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从业者。四、会计专业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栾甫贵认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包含诸多专业理论及方法。其中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定价决策、业绩评价、责任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等方法,在实践中均涉及大量价值判断,这就需要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财务会计通过报送关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与诚信、职业怀疑、独立客观等职业素养有较大的关联。会计作为一种商业化语言,其经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坚守,高校在从业者职业素养的培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会计专业教育引入思政教育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客体———具有主观判断力的学生判断力是独立人格养成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