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本试卷共10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掙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该段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2.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血缘与政治结合B.中央集权加强C.社会等级严格D.青铜制造业发达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创立皇帝制B.推行郡县制C.建立三公九卿D.确立行省制4.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这反映出明代()A.中央集权的加强B.地方权力的扩大C.君主专制的强化D.官员能力的提高5.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称为“八股文”。鲁迅说:“什么代圣贤立言,什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这体现了明清科举制度()A.在评分上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和客观性B.已经基本丧失了选拔人才的社会功能C.严重阻碍了当时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D.逐步摆脱了传统儒家圣贤思想的束缚6.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27.中国古代专制王权不断加强,中央官制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西汉废除三公九卿制,设中书省以削弱相权②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汉初吕后死后,诸吕秘密集合,共谋作乱,郡县官吏消极观望,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削弱中央集权B.稳定政治局势C.解决王国问题D.加强君主专制9.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10.中英《南京条约》“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规定()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B.使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地位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11.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12.有学者对某史事的描述:“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据此推知,这一史事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3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便利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导致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4.阶级派别宣传思想实践活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百日维新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表格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C.抵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15.“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评论旨在说明五四运动中()A.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B.资产阶级开如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D.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6.《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蜡。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了敌意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17.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18.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在于()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419.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革命任务不明确B.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晰D.领导核心不坚定20.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国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这次“积极行动”是指组织()A.徐州会战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21.1926年9月,毛泽东指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基于此,毛泽东()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号召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明确了农民的领导地位D.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2.某史书记述,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这次会议应该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23.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D.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24.“它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级’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和联合章程。只是由于我国建国初期种种原因所致,暂时用这一纲领充当临时宪法”。材料中的“纲领()A.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规定在各少数民族暂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规定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5.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5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6.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C.代表们因会议召开匆忙还来不及换上正装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27.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强调要发展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换届选举。材料表明()A.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B.直接民主更易被农民接受C.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建立D.民主与法治建设成效显著28.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方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9.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与会中国领导人针对会议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该方案的提出()(1)交战双方……同时实现完全的停火(2)交战双方停止自印度支那境外进入各种新的部队和军事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A.实践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促进了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彰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D.摆脱了新中国外交的孤立困境30.2019年6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四点建议。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A.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6C.开始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满分40分)31.(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察举制实行之初,到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大致是以举荐为主的阶段。从阳嘉孝廉考试制度及晋代秀才对策制度的建立直到隋末,是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阶段。到了唐代,则无须举荐而自由投考了。其间考试程式也日益严密完备。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官僚科层制的程序化、规范化、非人格化、择优录用、考试取人等原则与方法的制约支配作用。——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科举之法,至王安石而一变。案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投牒自列,即不得不就而试之,应试者虽不必其皆见取,然终必于其中取出若干人。是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循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而亦人人有服官之权之所以兑现于实也。然其弊亦有不容讳者,一则学非所用,诗赋之浮华无实,帖经墨义之孤陋寡闻是已;一则试之以一日之短长,可以侥幸而获,不知其果有学问与否也。欲祛第一弊,当变其所试之物;欲祛第二弊,则非以学校易科举不可,此宋时之改革所由起也。——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