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晨读一一.诗歌浅赏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释】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③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④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⑤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⑥故国:家乡。⑦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译文: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她的身傍。思念家乡的心就象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赏析: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进入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诗人)虽身在异域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当我梦醒之后,我“心飞故国楼”了。这里,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这一联两句在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表明了诗人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尾联是合。“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悠悠”就是本是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时,联系上一句“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说的“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特别是在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在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其次,后两句运用了明2017—2018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总第(18)期班级组姓名设计:课题:晨读2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自然气候。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E.诗人心绪很高,此诗格调更高,且带山水诗之淡远自然,后半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DE(D.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E.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2.本诗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流水的意象,以水喻情,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2分)“悠悠”本就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2分)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成语积累1.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即使死刑也不能抵偿所犯的罪恶2.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应改为“有声有色。5.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指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前进,或顺着一定的步骤逐步提高。三.音形积累歪打正(zháo)得心手(yìng)劳(kào)幸(jiǎo)接不暇(yìng)弹相庆(guān)水(jiāo)监(chá)大喜功(hào)乐善施(hào)机(chèn)那(chà)羽扇巾(guān)厚古今(bó)(qiēchuō)付(zǐ)答案:歪打正着(zháo)得心应手(yìng)犒劳(kào)侥幸(jiǎo)应接不暇(yìng)弹冠相庆(guān)浇水(jiāo)监察(chá)好大喜功(hào乐善好施(hào)趁机(chèn)刹那(chà)羽扇纶巾(guān)厚古薄今(bó)切磋(qiēchuō)付梓(zǐ)初高中课内文言文详解《逍遥游》2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小年(寿命)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蟪蛄不知春秋(指四季),此小年也。3楚之南有冥灵(树名)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长寿)特(独)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作者列举了大年和小年对立的例子,进一步发挥了物有所待的观点,所列举的事物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汤之问棘也是已(就是这样):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长)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旋风)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一仞为八尺)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飞翔的最高限度)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通“辨”,区别)也。随后作者借商汤和夏棘的问答,再次言及鲲鹏,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故夫知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一官,行比(合,使联合)一乡,德合(使满意)一君,而(通“耐”,能)征(信,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的样子)笑之。且举(全)世誉之而不加劝(勉),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定乎内外之分(分际),辩乎荣辱之境(界限),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轻快的样子)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招福,使福到来)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凭借)者也。最后一段,作者步步深入地对“无待”进行了论述。先以批判目光短浅的庸人引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以及更胜一筹的“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但又随即指出,二人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若夫乘(顺应)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何)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无我,即物我不分),神人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圣人无名(不立名)。作者先述后议,先破后立,在列举了种种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之后,阐述了什么是逍4遥之境,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之境。在庄子看来,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尤其是要做到“无己”。练一练: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3、《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5、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