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积累【文题设计】“昔孟母,择邻处。”古时,孟母为教子三次搬家;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海北地陪考;孩子上了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到底拖累了孩子,还是拖累了家长?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你对“陪读”有怎样的感悟或认识?请以“陪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专家解析】“陪读”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家长的陪读是必须和应该的。比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沉溺于网络或游戏,成绩急剧退步,或不习惯食堂饭菜,这时候家长选择陪读,监督孩子认真学习,改善生活,是有一定效果的。陪读也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些“副作用”:专家指出,对学生而言,容易造成“能力缺失症”;容易造成“精神缺钙症”;容易造成“高原性心理”。不当的陪读对孩子成长不利。一位陪读妈妈说:“当初为了帮助孩子,我选择了陪读。没想到,六年陪下来,孩子什么都依赖我。”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陪读对家长而言,家庭单位学校三头跑,花钱又费力气,苦不堪言。陪读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父母可以更好地照顾好孩子的营养和起居,作息也更有规律;现在诱惑太多,陪读减少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父母的督促下,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等等。写议论文,可以从反面去写。从“弊”的角度来探讨: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该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行走;陪读让父母和家庭失去中心,把教育看成唯一发展之道,导致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金榜题名,这种孤注一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这种“高投资”渴求“高回报”的赌博心理,容易让家长心理失衡,也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有的家长会说:“我为了你班都不上了,你要是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对得起我们吗?”还有陪读时,父母过分的监视和唠叨,也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写,关键问题是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论证要尽可能充分,严谨;要力求新颖,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行文时不要忘记摆现象,析成因,列危害,指方向。[素材必备]名言警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2会使子女遭到毁灭。——马卡连柯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苏霍姆林斯基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这种爱就是父母之爱,孩子越早离开父母独立,家庭教育就越成功,父母之爱才是真正成功的爱。——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有了父母陪读,就像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一样,不但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孩子也不必为一些生活琐事分心劳神。——吉林白山市刘浪经典事例1.庞大的陪读大军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陪读现象已然成风,家长陪做家庭作业、陪着看书、陪着上培训班,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陪读已经司空见惯。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好的学习习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能抵制各种诱惑,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发展,对孩子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陪伴。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举家离开原来的住所,来到孩子的学校附近,全程陪读。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2.反对陪读呼声高不少家长不惜夫妻分居、丢下工作、放下生意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在这种望子成龙的焦灼心态背后,有着社会、家庭、学生的深层原因:社会主流观念仍然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同,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而现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同学之间不乏攀比与从众心理,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家长陪读的巨大动力。针对这种做法,有研究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赞成陪读的占36.7%,反对的占63.3%。赞成者多从减轻学生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出发,也有人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学生必须学会自立自强。3.该“放养”时不“圈养”放养的鸟儿更恋巢。其实,面对家长的一片苦心,不少孩子也未必领情。高三学生小文告诉记者:“都那么大的人了,哪还要人照顾吃穿啊,他们越重视,我的压力就越大。我爸妈要想陪读,我肯定坚决反对。”当然,父母不用像老鹰一样把子女早早啄出巢任其自生自灭,但如果孩子走到哪里,父母就把家搬到哪里,分明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给你寻找食物,你就不用学习飞翔了。”这样的“圈养”方式束缚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剥夺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按孩子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陪读,如果不是面临大考,平时该“放养”时应少“圈养”。4.一对化学家夫妇百般疼爱孩子,喝水只给孩子喝蒸馏水,孩子最终因免疫力低下而夭折,夫妻后悔莫及,过分溺爱就是毒药。5.作家郑渊洁育儿有特色,儿子18岁必须独立,住在家中必须交纳房租、水电费,自己养活自己。【范文展示及点评】3“陪读”能“陪”出什么来古时中国有专门“陪太子读书”之角色,权贵人家的子弟也往往有书童陪读。前些年有学子出洋求学,但凡结了婚的,另一半也常常申请出去相伴,时人谓之“异性陪读”。时至今日,世事变幻,“陪读”又有了新义。据报道,近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辞去公职或提前办了退休,或转换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到子女就读的城市,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当起专职的“陪读”,并认为这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这真是古风今来,“陪读”“出口转内销”了。可是“陪读”又能“陪”出什么来呢?入读大学的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的最好阶段。而父母们的“陪读”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凡事依赖的心理,丧失了不畏艰苦、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从而永远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永远要吃奶的孩子!从这一点来说,“陪读”只能“陪”出生活的矮子,精神的侏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陪读”父母之所以对“陪读”情有独钟,是以为非此无以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非此无以表现其无私与伟大。究其实这种做法是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都应该承担起社会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工作,尽可能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与他人共同构筑起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很难想象,一个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社会职责的父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都想着牺牲自己,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因此,“陪读”“陪”出来的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点评】立意鲜明深刻。关于陪读,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折中者有之。本文作者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高度,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不仅分析陪读的结果——“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而且指出陪读会“‘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如晴空霹雳,令人警醒,较同类习作高出一筹。结构清晰严谨。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谋篇。第一、二段先古后今,摆出生活中种种陪读现象;然后用‘陪读’又能‘陪’出什么来呢引出下文,分析陪读的危害,探究陪读的成因;水到渠成,接着得出结论。【文题设计】细节彰显品质,品质决定细节。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它以细节演绎精彩、活力、个性,它也用细节凸显责任、勤奋、追求……细节,使青春丰姿毕现;细节,让青春定格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妙时光里。请以“青春的细节”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专家解析】一、该文题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细节”,因此“细节”应是行文的侧重点。这就要求行文时对笔下的人、物等进行细节描写,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之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细节也要真实,典型的环境和性格,都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否则俗套老旧,令人生厌。二、“青春”是“细节”的修饰限制语。它体现“细节”的范围和特质。“青春”一词有如下意项:1.青年时代;2.也用于比喻,如“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3.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根据题中“提示语”,命题的指向很明显,即用细节(描写)体现少年、青年人甚至具4有青春状态的老年人的特质,内容应积极阳光,人物应富有朝气与活力。三、关于立意。关于“细节”的名言,可从正面立意(重视细节),也可从反面立意(不必拘泥于细节),也可正反结合。除了体现“青春”的特点以外,更应进行比较鲜明、深刻、独特、大气的立意。如下的名言可供参考: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3,不矜细行,必累大德。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一失足成千古恨;6,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7,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0,一着不慎,满盘皆输。11,牵一子而动全局12,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四、关于选材及其他。可以通过记叙、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件事,也可记叙描写一个人的几件事,或几个人各自的事,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作者对“青春”的思考。后面的两种写法,可使行文丰富充实,参差曲折而富有变化,更有利于施展作者思维之灵动,笔法之灵活。当然,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合理,点化(抒情、议论)要自然而隽永。另外,选材时应力避范围狭窄、内容老旧、视野不够开阔的现象。【范文展示及点评】青春的细节谁曾从谁的青春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留下笑靥。课间总有同学为活跃气氛,讲些小笑话。某日一同学说道:“一男子去买车,需10万元,可男子只带了99998元,就差两块钱!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给我两元钱吧,我要买车!’乞丐听后,大方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话音刚落,围着的同学霎时爆笑起来,连那讲笑话的人也捧腹不已,泪花点点,花容乱颤。哪知挨了站在身后早已乐不可支的老师激动的一掌……阳光下,师生的笑靥印在了我心中。温暖了思念。青春花季中的点点滴滴总是让人怀念。我们同样喜欢空闲的时候,将无聊抛在广场,看着白鸽大片大片地在天空自由地展翅翱翔;我们坐过同一辆小车的同一个座位;我们饮过同一杯奶茶;我们一人一个耳塞地分享过同一个MP4里的歌曲;我们用过同一把伞淋过同一场雨;我们走过同一条路的同个街边;我们穿过分享过那款你的衣服……思念绵绵,温暖了我的心。泛滥了泪水。是谁可以让我泪流满面?是那个像五月的水果摊上一堆红艳艳的樱桃的女孩,大大的蓬松的脑袋,毛茸茸的眼神,喜爱穿白色连帽衫,蓝色仔裤,土黄色徒步鞋,背一个绿色帆布大包的女孩。但不久后,我已经看不见她,她的帆布包,她毛茸茸的眼神,就这样消失在我的生命中。若要问我现在活得怎么样?我回答穷得只剩下了梦想。曾经在繁星满天的夜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