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兽野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无论是短短的一天还是漫长的一生,一个人最好的、最终的归宿都是家庭。”成功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家风,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好家教、好家风的滋养与引导。这是因为()①家庭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②家庭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③家庭教育可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④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气质是靠常年的积累和良好的习惯又或者是文化熏陶所凝炼出来的,它在人际交往中,或者是在社交礼仪中会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一般很有气质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吸引其他人。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交往②优秀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④文化源于实践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年9月19日,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大会以“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为主题。召开语言保护大会有利于()①促进世界各民族语言融合,消除各民族间的隔阂②促进各个国家形成保护语言多样性的一致性措施③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语言资源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2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海峡两岸汉字节、巴黎汉字节、中国文字学高端论坛暨中国文字学会召开……近年来,这些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逐渐红火起来。人们之所以重视学习和研究汉字,是因为汉字()①具有集形、音、义三者为一体的特点②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③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目前,我国是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遗”仍不断消失。“非遗”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其传播途径严重缺乏B.现代社会的娱乐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冲击C.现代社会对非遗内容和技艺的需求日益萎缩D.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变化6.那些在精神上将自己等同于日本极右翼的中国人被称为“精日”。近年来,“精日”分子拍摄侮辱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视频、公开发布辱国言论等恶劣行径,严重挑衅国人道德底线,引发极大社会愤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①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②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表达爱国热情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④弘扬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3特别是“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坚定话语,引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①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人心相交,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③真实的历史实践是两岸同胞渴望统一情感产生的深层基因④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决定了祖国必须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求是》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重要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③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④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坚持了辩证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上述方针的唯物论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C.矛盾具有特殊性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10、2018年以来,从克隆猴首次诞生到人造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问世,从港珠演大桥开通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从我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到嫦娥四号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一系列重大成果见证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蜂的坚实步线。这表明()①科技创新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人类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④创新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第一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11.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需要()A.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核心问题B.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着力解决重点问题C.解决次要矛盾,落实脱贫各项措施D.认识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12.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强调道德自律,看重一个“慎”字。下面能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①君子必慎其独②故染不可不慎也③慎微防萌,以断其邪④慎终如始,则无败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据此回答13~14题。13.上述材料说明:()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14.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上述纪念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将使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牢记战争悲剧、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历史资源。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④共性在个性之外独立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继续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研砺自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5②梦想具有直接现实性,有梦想就有未来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包信念④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14分)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问题:(1)运用文化生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体现的道理。(6分)(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8分)17.(10分)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么夹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言体现了中囷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晴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囯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6(10分)18、(10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20世纪50年代,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是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劳动教育在五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以劳促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4分)(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劳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6分)19.(7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有人说,保护大运河遗产,应该疏浚断流河道,重新贯穿五大水系。专家认为:运河申遗,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对古运河任意开发,那是对遗产的亵渎;在保护现状的情况下对运河进行修整利用,例如有水河段或客货运输,或观光旅游,无水河段也可作为休闲散心之地……总之,各宜其宜,不能一概而论。把本来具有应用价值的运河,变其性质,使之成为贯穿五大水系,连接六省市,全长3600里的“世界最长”的超级摆设,就大错特错了。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专家意见的合理性。(7分)20.(14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个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把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持家立德修身等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风格呈现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还有和人民群众的交谈,都体现出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他的话既有理论蕴藉,又有现实针对;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善用民间语汇,深入浅出,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忘不了,让人入耳、入脑、入心、入神。(1)结合所给材料,从社会历史主体角度分析平“语”为什么能近人。(6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