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解析: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确立其至尊地位是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A、B、C三项是错误的。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B.主导世界文化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和原因,所以中国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D项与修史无直接联系。C项中“传承文明”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A.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国家的文明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答案:B4.在某小学开学仪式上,全校500名小学生齐颂《论语》。历经几千年,和谐仁爱已经注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千载传承。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所传播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文化具有继承性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解析:A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所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2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被本土化,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5.《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此事一报道,随即引发教育界的激烈争论。下列对“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看法正确的有()①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②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键盘,而不是书法③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该做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④书法是文化、艺术的典型形式,该做法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解析:A③④是对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的正确看法;①明显错误;②与材料主旨不符。6.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C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④入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③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据此回答7~8题。7.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解析:C经济决定文化,①正确;汉字拉丁化不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而是文化交流的结果,②排除;③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④错误。选C项。8.针对上述现象,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这是因为()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书写了中华文化解析:DA、B、C三项说法不全面、不科学,选D项。9.针对目前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状,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协议,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做一个比较陈列,以求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繁体、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说明()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②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汉字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文字④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B“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体现了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知,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故选B项。10.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宏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解析:D“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宏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项符合题意。11.材料一:考古学家认定,6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