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关键词:经济发展,流通,地方,研究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本文简介:摘要: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抓手。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本文内容:摘要: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抓手。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循环经济;建议;安徽1引言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1]。安徽省一直十分注重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把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但粗放式的资源利用方式依然存在,局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导向,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2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为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2.1循环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在“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持续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样板,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初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2]。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利用,率先对汽车、电器电子、铅酸蓄电池和包装物等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3,4]。2018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安徽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实施方案》,全方位系统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2.2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不断深化“十三五”以来,安徽省阜阳市、繁昌县、凤阳县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安庆高新区、霍山经开区、铜陵金桥经开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列入第五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此外,省里支持六安金寨现代产业园等24个重点园区开展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创建,助推园区能源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和废物“零排放”,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示范试点,涌现出一批循环发展的先进典型,探索了符合安徽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3循环经济支撑体系逐步健全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组建重点领域循环经济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推动实施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回收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一大批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2.4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工业领域,大力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明显减少,资源产出率显著提升。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均显著提升,阜阳市综合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已初见成效。在服务业领域,加快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绿色消费,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推动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绿色物流体系逐步建立。3存在的问题安徽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体制机制、科技支撑、认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约束了循环经济的发展。3.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有待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价格、财税等政策有待完善,循环发展的统计及评价考核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2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科技支撑作用不明显;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机制不健全,市场转化程度低,应用效果不显著。缺乏系统完善的地方性标准和技术规范。3.3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尚未在全社会得到普及,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性不足,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过度依赖资源供给,间接导致环境状况出现恶化。4安徽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今后,安徽省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结合省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走具有安徽省特色的循环发展之路。4.1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推广“3R”生产法,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创建力度,打造一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重点推动存量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探索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化工、石化、冶金、建材等产业的横向链接和绿色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2加快推行循环型流通方式努力打造一批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园区)和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业。在芜湖港、马鞍山港、合肥港等港口建设一批多式联运设施,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交通工具。推动安徽省水上船舶应用LNG建设。组织流通企业与绿色产品提供商开展对接,促进绿色产品销售。督促零售批发企业加大废弃包装物、废弃食品、垃圾等分类回收力度。开展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等示范创建活动。4.3加快构建城市循环发展体系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深化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农林废弃物等协同处理。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鼓励城市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道路清扫和园林绿化用水、钢铁化工等工业生产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4.4加快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强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市场和社区回收站点。推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办公设备等重点产品再制造,鼓励再制造产品销售和使用。积极引进境外资源循环产业投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鼓励外资投向资源循环高端装备制造及技术创新,支持设立研发中心。4.5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加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力度。继续推广高效电机、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以及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探索闲置物品的分享使用方式和分时租赁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城市社区利用公益场地开设跳蚤市场,方便居民交换闲置旧物。鼓励消费者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引导消费者抵制购买过度包装商品。4.6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探索建立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支持开展企业循环经济信用评价。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在餐厨垃圾、再生资源、建筑垃圾等回收利用领域引入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管理,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加大对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查处力度,巩固“限塑”成果。总结凝练循环经济不同领域试点示范的典型经验,以及不同行业循环发展的典型模式案例,加强示范推广。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EB/OL].[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EB/OL].[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EB/OL].[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通知[EB/OL].[5]武永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经贸实践,2018(15):83~84.[6]戴鹏.青海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7(3):14~19.[7]徐耀芬,辛云鹏.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6):138~139.作者:汤丽洁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