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数学课堂生活:本文简介: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得到数学,摸得到数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只有让数学课堂充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本文内容: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得到数学,摸得到数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只有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情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情趣呢?我结合这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教学语言生动化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有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用成人化的语言,带有浓厚的先生腔调,使学生听起来单调乏味,这样的教学怎能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满生活的情趣,来焕发童心,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优雅风趣。如我在一年级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在找一找、涂一涂的练习中,出示图片“机器人”,让学生从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后,我说:“小朋友们小眼睛真亮,找得完全正确,机器人表扬你们了”。然后我又模仿“机器人”的声音说:“小朋友们真棒,我很喜欢你们,祝你们学习快乐”。学生听后个个乐滋滋的。教师的幽默、趣味语言,往往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二、创设情境生活化对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尽早感受,会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就设计了让学生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包括:我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家中有几只鸡、几只鸭子、几头猪。这样把要学习的“数数”孕付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你家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是你家里的房子高还是学校的房子高?学生回家就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中了。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如一年级“找规律”这节课中,我先用切合实际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庆祝会,各班都会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大家看,这是六年级的教室,这个教室布置有什么规律呢(我边说边把自制教学图挂在黑板上)?学生经过短暂时间的观察,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个说:“灯笼是按蓝、紫的顺序排列的。”片刻,教室里布置的规律找了个清清楚楚。课本上的练习是按圆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交替出现,我在设计练习时,结合儿童的特点让学生拍手、摇头来找规律。又设计了学两声猫叫、学一声狗叫,让学生在活动中找规律。这样的活动很实在也很有趣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知识,体验到趣味数学的魅力。三、课堂活动情趣化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并且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而数学又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的特点,比较单调枯燥,正规的课堂教学他们不适应,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根本无法忍受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听老师讲课,他们容易走神、讲小话,或者自顾自的玩,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有趣、紧凑的数学小游戏让这些孩子们无暇去走神或者自顾自玩。所以创设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难学,并且还很有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1、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如“认识图形”一课中,我用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让小朋友从这幅图画中找出今天学习的图形。在这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小朋友纷纷找出后,我又鼓励他们用手中的各种图形任意拼摆物体。比一比谁摆的比老师的漂亮、奇特,与别人拼的不一样。学生人人动手、动脑,有的摆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拼成一只机器猫,有的组合成一列小火车,还有的组合成一幢别墅。从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2、模拟活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将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做主角、当演员。例如:在新授“人民币的知识”后,我在讲台上摆出饮料、文具盒、玩具娃娃、铅笔、皮球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并标上单价,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售货员进行买卖,演示买东西的真实过程。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将枯燥的“人民币认识”的巩固变得生活化、情趣化。3、游戏活动。游戏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学生感兴趣,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如教学第三册《可能性》的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装有一些球的口袋。学生看不见口袋里球的颜色,其中的一只口袋里只装了红球,另外的口袋里装了红球和黄球。各个小组猜摸出球的颜色并记录摸出的球的颜色及次数。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猜一猜:为什么会摸出颜色不同的球?为什么其中的一个组和别的组的结果不一样?由于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思,在揭开口袋里的秘密之后很容易深刻地感悟到结论:在只放有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球。在放有红球和黄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出红球,也有可能摸出黄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探索,情绪高涨,课堂充满生机。又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我设计了“找座位”的游戏。把教室模拟成一个电影院,学生拿到上面写着数对的“电影票”后,迅速寻找自己座位。教学“认识物体”一课,带领学生玩“摸宝猜宝”的游戏,把各种形状的物体放入“百宝箱”,让学生摸一摸后判断是什么物体,或者教师说出一种物体,让学生摸出来。还可以使物体露出一小部分,让学生猜一猜。通过一系列的“玩中练”游戏,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巩固应用实践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适当应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明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知识。又如学习“统计”后,我安排“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活动,要求学生调查统计班级每一个小朋友喜爱那种水果,然后将统计出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最后将调查分析结果在小组内、在班级汇报。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真正应用了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总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注重生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数学教育》(2012,5,6)《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6)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本文关键词:数学课,堂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