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检测(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B.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C.大力引介西方先进科技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思想上洋务派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在维护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文化启蒙的角度讲,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前奏曲,故选A项。2.1874年由江南制造局编译馆译刊的《四裔编年表》被认为是晚清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历史的年表体著作。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中西结合的方法记载相同时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这一方法()A.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B.融合了中西不同时间观念C.推广了西方纪年方式D.接受了近代世界空间知识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该书将中国传统的王位、年号和干支等纪年方式与西方公元纪年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中西结合的方法记载相同时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大事”可知,该书的编译方法融合了中西不同的时间观念,故选B项。3.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张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排除C项;近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排除D项。4.(2020·湖南衡阳二模)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2()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解析:选B。据题干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故选B项。5.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解析:选A。据材料“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可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训,意图用社会主义注重民生的思想来对中国即将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补充与发展,防范大资本家的发生,故选A项。6.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解析:选B。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故选B项。7.1907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醒“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这说明()A.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B.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C.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D.鲁迅否定“科技救国”论解析:选A。20世纪初,唯科学主义思潮在世界泛滥,亦波及中国文化思想界,科学对立面是迷信,推崇科学则要批判迷信,对此,众多国人不加辨析地盲从之。题干中鲁迅的这段话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发表的,这说明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故A项正确;材料的3主旨是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鲁迅并没有从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的角度去论述,故C项错误;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并没有否定“科技救国”论,故D项错误。8.1930年,国民党人王正之撰文反驳胡适时论及当时对新文化运动的两种定义:一种是胡适的新文化,反对固有道德、“白话文学而已”;另一种则是共产党人(陈独秀)的标准,“无产阶级的文学”“把所谓资本家来打倒,把所谓大地主加以放逐”。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内部思想对立严重B.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C.思想流派多元化明显D.注重民主与科学的宣传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一种是胡适的新文化”“另一种则是共产党人(陈独秀)的标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多元而非对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排除D项。9.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民生主义,反对少数人操纵土地所有权,操纵国计民生;强调改善农民、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这说明孙中山()A.支持建立共产主义B.实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联合工农展开革命D.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解析:选C。依据材料“强调改善农民、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联合工农展开革命,故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可能支持建立共产主义,A项错误;孙中山没有实行土地改革,B项错误;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发动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0.(2020·福建泉州二模)1927年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A.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解析:选C。题干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4想,这一思想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故选C项。11.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也就是我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群众大会……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B.抗日民主政权日益健全C.解放区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群众路线得到基本贯彻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中“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群众路线的贯彻,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与材料“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强调内部关系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强调内部关系,“群众大会”不等于民主政权,排除B项;“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但材料未涉及是否实现了,排除C项。12.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道:请读者们看一看孙先生的遗嘱吧,他在那里谆谆嘱咐人们的,不是叫人们把眼光向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而是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毛泽东此论()A.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B.旨在宣传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C.反映出中国抗战主要获取的是苏联支援D.指出了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的特点解析:选A。题干材料“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体现了向苏联学习的思想,故选A项。“请读者们看一看孙先生的遗嘱”没有体现“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排除B项;“孙先生的遗嘱”不涉及抗战内容,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中苏关系恶化,不符合孙中山的遗嘱,排除D项。13.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解析:选D。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学校,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514.年份2013201420152016中等职业教育675620601593普通高中823797797803上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措施B.在推行“科教兴国”战略C.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D.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解析:选A。据表格可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两项工作基本趋稳,共同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教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排除B项;招生人数基本稳定,说明两项教育工作运行平稳,排除C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均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以后,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华欧洲人士,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不仅开创西方汉学先河,而且对欧洲近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耶稣教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是当时介绍中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材料。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例如殷铎泽译《中庸》《大学》《论语》,柏应理作《西文四书直解》,卫方济译《四书》《孝经》《幼学》……——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20世纪以前来京的传教士,大多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教徒,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但在教会学校里同样弥漫着浓烈的西方文化优越的气氛。——摘自左芙蓉《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20世纪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垮台等重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西方人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汤普森的《北洋之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他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与19世纪西方人往往带有歧视意味和疑难色调的记述不同。可以说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摘自牛红菊《〈北洋之始〉探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6析其原因。(2)据材料一、三,概括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通过材料一“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到材料二“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中国和西方的社会发展状况,分两个时期,进行论述。(2)第一小问相似之处,通过材料一“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和材料三“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看法,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据材料一“耶稣教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及材料三“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等信息作答。答案:(1)变化:从推崇、学习到贬低、否定。原因:16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基本上处于封建专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