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5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45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知识点一宗教改革1.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且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2)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教会的专制形成的尖锐矛盾成为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3)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也推动了宗教改革。2.过程: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随后加尔文在瑞士、亨利八世在英国也进行改革。3.内容(1)马丁·路德:核心思想“因信称义”。(2)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3)亨利八世: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4.实质及作用(1)实质: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2)宗教改革是继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4)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知识点二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4.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2(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知识点三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3.评价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③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④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⑤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知识点四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②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包括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2.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①政治——鼓励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②经济——提倡和奖励私人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采矿产;③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④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3(4)结果:失败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②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5)历史影响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1.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2.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1)进步性①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政治方面:1889年,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④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创造了条件。⑤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2)局限性①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②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倒幕派(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依靠没有实4力量合,力量强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但各地官僚阳奉阴违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4.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三次改革(1)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上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家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2)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其性质相同。三次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戊戌变法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考向一从改革的背景、措施等角度考查对近代某一改革措施的综合认识(2019·高考全国卷Ⅲ·T44)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命题评析】本题选取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变法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康有为变法措施5的特点及其主张的原因,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等信息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依据材料中“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得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根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考向二从社会变革角度综合考查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对比上述图文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命题评析】本题运用图文材料,考查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的特征,主要考查开放性探究论证问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解析:材料中的地图给我们展示了工业革命的传播路线,由此我们发现,以英国为中心,工业革命向外进行传播,同时,英国的民主程度在同期的欧洲也是最高的,说明了经济的发达程度影响了一个国家民主程度;通过材料中展示给我们的大事年表可发现,经济发达国家民主进程顺利,比如英国;经济不发达国家,民主进程会有反复、曲折,比如俄国。换个角度看该大事年表,我们也可以得出政治变革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以上分析阐述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关系即可。答案:情况一: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能够进行深入地说明。角度1:经济发展影响民主政治进程。6①经济发展推进政治民主进程;说明:运用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一个相关政治发展状况加以说明。②经济发展对各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又有所区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生民主政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运用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相关政治发展状况加以说明;而法、俄等国在工业革命发展中,由于国情不同,都曾出现过民主政治的曲折。(两种情况写出一种即可)角度2:民主政治进程影响经济发展。①民主政治的发展会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说明:运用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相关政治、政策状况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一个史实加以说明。②民主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一致。政治民主化程度越高,对经济发展的推进可能性更大,可结合英、法、德、俄等国工业革命时期政治、政策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以说明;而德国在19世纪末的政治民主化程度不如法国,但是由于政策、资源等各种条件不同,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法国,甚至也高于英国。(两种情况写出一种即可)情况二:能够综合两个角度提出观点,合理运用材料或史实加以综合说明。(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意在()A.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B.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C.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D.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解析:选C。题干中梁启超借用德相毕士麻克的话分析了中日学习西方的差别,认为“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号召和鼓动人们起来维新变法,故选C项。2.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