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4讲 中国社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4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0·重庆二模)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该方针提出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方针,这表明该方针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故选A项;1945年,中共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B项;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排除D项。2.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17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A.建国方略稳健务实B.对世界事务不关心C.无意模仿苏联模式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可知,中国共产党治国比较务实稳健,故选A项。3.《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2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选C。据题干“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可知,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人大而不是政协,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人大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4.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解析:选C。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人民选举人大代表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不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5.(2020·卓越名校联盟一模)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A.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B.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C.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D.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解析:选C。据题干中“1955年”“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可知,毛泽东意在利用国际资金来发展我国经济,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故选C项。3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不同时期法制建设任务的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故选D项;材料只是说明我国的法制建设与国家的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走向制度化,排除A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项;依法治国理念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排除C项。7.影响下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例(%)农民党员比例(%)1927年中共五大前5.850.818.71928年6月13.010.976.61949年年底448.82.559.61956年1250.48.852.4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1927年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中工人党员比例下降,农民党员比例迅速上升;而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工人党员比例上升,农民党员比例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至1928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1949年至1956年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导致党员构成比例变化,故选C。8.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将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公开讨论,全国共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118万多条,参与人员既有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宪法起草委员会据此对宪法草案做了修改。这说明19544年宪法的制定()A.促使政协职能发生转变B.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C.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D.促使政治协商制度形成解析:选B。材料没有提及人民政协的职能和发展历程,排除A、D两项;材料反映了人民广泛参与宪法的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选B项;1954年6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排除C项。9.(2020·山东潍坊二模)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解析:选D。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升为第二章,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D项。1954年宪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排除A项;1995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排除B项;1954年宪法昭示着国家权力源于人民,排除C项。10.(2020·全国名校大联考)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A.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B.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5C.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D.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其共同点是均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故B项正确。11.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资产阶级宪法,且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因而其内容无法得到落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属于人民民主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基本都得以实施。由上述可知A项正确。12.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A.新中国逐渐确立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B.炮战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C.“一国两制”的提出势在必行D.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解析:选B。由材料内容可知,1958年后两岸炮战从不间断到“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再到“只打宣传弹”,这说明炮战不再具有武力对抗的意义,成为两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故选B项。613.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九二共识”得到认同C.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解析:选C。根据“两岸统一的进程”“协商统一阶段”可知当时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故选C项。“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实践,材料无法体现在台湾问题上得到实践,A项错误;“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达成的,而当时是1991年,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说明当时“台独”势力尚未主导台湾政局,D项错误。14.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材料说明()A.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B.“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C.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D.“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解析:选C。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九二共识”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材料中两岸交流合作的主旨不相符,故B项错误;材料“45.9%的台湾民众……支持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说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主流,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两岸关系的交流,而不是“一国两制”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15.下表反映的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26.9%30.9%35.4%36.6%35.1%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0.4%29.0%23.6%24.5%43.8%据上表可知()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7B.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C.“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解析:选B。材料中内地与香港贸易额、港商投资额比重整体呈增长趋势,这说明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政治政策,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和内地的贸易往来,且当时香港还未回归祖国,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2020·山东德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