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A.古籍的记载B.实物史料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答案】B【解析】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一般是原始史料,即一手史料,古籍的记载不属于原始史料,故A错误;实物史料是原始一手史料,故B正确;政府的声明不属于实物史料,故C错误;学者的解释属于间接资料,故D错误。故选B。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下列对下图所示四个序号处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处河道起到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②处水利工程为郑国渠③处是大将军蒙恬收复并在此设置九原郡④在该地开辟“五尺道”A.①②③B.①②④-2-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知,①是灵渠,起到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正确。②是都江堰,不是郑国渠。③是大将军蒙恬收复并在此设置九原郡,正确。④是西南地区,秦朝在该地开辟“五尺道”,正确,故排除包含①的ABD项,故C项正确。3.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B.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所以公元前230年嬴政被称为“大王”符合史实,A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公元前220年秦王嬴政已经自称“始皇帝”,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是郡中分掌行政职责的地方官员,C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4.下图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3-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ABC三项都是出现或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可以出现在剧中,故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出现在清朝,符合题意。点睛:首先明确“贞观”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5.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A.各国使者B.宗教人士C.少数民族首领D.各地学子【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唐代的鸿胪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务及凶丧之仪的机关,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外交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办公厅的一部分。所以在鸿胪寺经常可以见到的人应该是各国使者,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鸿胪寺【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贞观四年,唐太宗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某大臣提出“……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唐太宗卒用其策。这一争论最有可能是A.讨伐西突厥政权问题B.吐蕃王朝和亲问题C.东突厥部众归附问题D.印度佛教东传问题【答案】C【解析】-4-【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后,许多部众归附唐朝,唐太宗采纳温彦博“全其部落而分建羁縻府州”的建议,建立许多羁縻府州,故C正确;AB不符合“贞观四年”,排除;印度佛教东传与“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不符合,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联系所学唐太宗的事迹分析解答。7.中国自秦代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机构中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相关的是①秦代的道②唐代的鸿胪寺③唐代羁縻府州④元代宣政院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道,①正确;唐代的鸿胪寺是唐朝接待周边民族和国家来唐蕃客的专职涉外机构,不是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②错误;唐代羁縻府州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故③正确;元代宣政院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B;②错误,排除A;CD不全面,排除。8.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这说明A.唐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鲜卑人是唐朝的统治民族C.唐朝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唐朝对鲜卑实行和亲政策【答案】C-5-【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高祖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等信息可知,在唐朝时期各民族之间有频繁的交流和融合,导致唐朝皇后、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后裔,故C选项正确;材料“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并不代表唐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没有体现鲜卑人是唐朝的统治民族,并且也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没有体现唐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故D选项错误。9.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C.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D.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并未丧失独立自主地位,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同时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使西方国家实力急速提升,中西方实力差异逐步拉大,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ACD是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包括”,结合所学清朝衰落的原因分析解答。10.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后,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最终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雅克萨位于下图中-6-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是尼布楚,B是雅克萨,C是瑷珲,D是庙屯,B符合题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1.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以下史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②统一台湾③击溃噶尔丹④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答案】C【解析】-7-【详解】①平定三藩之乱的时间是1673年—1681年;②统一台湾的时间是1683年;③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④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间是1689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结合所学康熙皇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分析解答即可。1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历史解释”的是A.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D.1684年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问题形成是在历史研究中产生了相关的问题需要研究;史料搜集是以形成的问题为导向,广泛地搜集相关的资料,为进一步的整理做准备,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历史解释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阶段,B符合题意,故选B;A属于史料收集,排除;CD不符合“历史解释”的含义,排除。1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D.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收弟子没有歧视他,故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BC两项是教学方法,D项是孔子教育的目的,而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8-14.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关于孔子的史实,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改编“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后被荀子尊称“六经”,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影响深远,《论语》不是孔子编著的,所以A项不对。考点: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史实,考查学生对关于孔子的史实的掌握程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15.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以下主张不能反映“仁”的思想的是A.苛政猛于虎B.始作俑者,其无后乎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解析】【详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意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体现的是等级尊卑制度,与“仁”的思想无关,符合题意,故选C;“苛政猛于虎”体现“仁”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指第一个用木偶或者土俑来殉葬的人,他们应该断子绝孙吧,体现了孔子反对“始作俑者”的不仁行为,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体现孔子“仁”的思想,-9-不符合题意,排除D。16.冉雍很有德行,但他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孔子却认为神明也不能剥夺他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什么主张A.过犹不及B.因材施教C.学在官府D.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孔子却认为神明也不能剥夺他的受教育的机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符合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即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故D正确;过犹不及即中庸,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孔子却认为神明也不能剥夺他的受教育的机会”,联系所学孔子的思想分析解答。17.《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文献,后来被称做“六经”。下列选项对“六经”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和修订了“六经”B.“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C.“六经”即“六艺”D.“六经”后来只有“五经”【答案】C【解析】【详解】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整理和修订了“六经”,“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六经”后来只有“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六艺”的含义,并联系所学“六经”的知识分析解答。-10-18.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生平事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求学雅典阿卡德米学园②任教马其顿王室③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④确定了哲学研究对象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答案】B【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从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