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在铜器铭文中有时被尊为“宗君”。材料反映宗子A.是商周时期的族长或王室弟子B.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长子C.是封建制度下的正统统治者D.在本宗族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答案】D【解析】“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表明宗子在本宗族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故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根据“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并非宗子都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长子”,B错误;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C时间不符合题意。2.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2【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秦印封泥“秦左丞相”、“秦廷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故①正确。封泥中涉及的官职名称属于中央官职,不能得出地方行政制度,故②错误。丞相属于三公,廷尉属于九卿,故③正确。廷尉的任免由谁主导在封泥中并不能得出,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3.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A.实行“无为而治”B.分封同姓王C.平定七国之乱D.建立中朝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可知秦朝因无宗族外援而灭亡,故汉初继承分封制的做法分封诸候王,以巩固统治,史称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A项为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C项,出现在分封诸候王之后,排除。D项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4.“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必在得人,方为称职”、“不当轻授”等,材料主旨即能够体现出作者比较看重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故D项正确。材料根本没有提及“法规”、“吏治腐败”、“经济犯罪”,排除A、B、C。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监察制度3【名师点睛】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及对加强皇权的作用: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B正确;官员晋升难易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科举制选拔的严格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趋势,不能反映明朝调整官吏级别的特殊性,D错误。6.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设立军机处B.推行密折奏事C.改土归流D.设理藩院4【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涉及的是云贵地区,雍正时期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采取改土归流,选项C正确;选项A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排除;选项B并非专门针对云贵地区,排除;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与云贵地区无关,排除D。7.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可知清朝雍正时期密奏权的扩大,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符合材料主旨。A、B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无从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排除C。答案为D。点睛: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8.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割地赔款奠定侵华基础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的“替代方案”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因此5排除C、D选项。从材料来看,“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取消与朝鲜的藩属关系不足以灭亡中国,所以排除A选项,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灭亡中国这一点,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因此这一方案一定是对中国有致命打击并对日本十分有利的,由此可以排除无关选项,减少干扰。9.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观点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重点揭露八国联军的侵略性,故A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政府的反动性,故C项错误。故选D。10.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A.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D.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6故事不是说明战争的残酷与苦难,也不是说明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和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而是说明在特殊的条件之下中日士兵的人性超越了仇恨,也就是说明了残酷战争下人性是依然依存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残酷战争下的人性1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时代要求,表明列强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故“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早于《马关条约》,故排除AB,C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在此以后”的限定,故D符合题意。1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包括赵登禹、张自忠、佟麟阁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日前发行一份“勇士国魂月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这反映了A.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B.两岸对一国两制主张形成共识C.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客观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答案】C【解析】7材料中,大陆民政部公布抗日英烈名录包括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把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说明双方都承认中国抗战包含国共共同抗战,说明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尊重历史事实,故C正确;仅从材料内容还不能说明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论据不够,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一国两制内容,故B排除;材料不能体现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故D排除。13.对下表信息分析合理的是()1934—1935年豫鄂皖赣四省各类农户借贷用途(%)用途平均自耕农半佃农佃农生产用847.411.65.8饮食42.125.643.960.3婚丧18.121.512.720.3其他445.531.813.6A.国民党“围剿”破坏农村经济B.农业的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C.中国社会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农村土地革命成果相当有限【答案】B【解析】【详解】1934—1935年豫鄂皖赣四省各类农户借贷用途主要集中于饮食,说明当时农民生活贫困,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豫鄂皖赣农业的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选项B正确;“围剿”针对的是根据地,而非全省范围,排除A;选项C是在和近代化过程中经济领域出现新经济因素对比方能得出,在材料中并未有类似信息,排除;农村土改是在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得到农民拥护,成绩突出,但是这一改革并不涉及全省范围,因此排除D。14.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的诞生D.废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答案】C8【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项争正确。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排除A。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排除B。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是在新国成立以后,排除D。所以选C点睛:本题难度简单,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决本题关键是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