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答案】D【解析】【详解】太子是古代的嫡长子,分封制下嫡长子具有承袭天子的权力,“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说明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D正确。材料主要论述分封制原则问题,并不是说明宗法血缘关系逐渐松弛,A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分封制走向瓦解,B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分封制度,并不是说明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C错误。2.《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说明“制礼作乐”在当时的主要功能是A.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B.巩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C.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D.规范广大民众的行为准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强调等级观念,上下贵贱有序,俨然成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的准则,有利于巩固西周社会等级秩序,和谐社会关系,故B项正确,D项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的形成,排除。C项,“制礼作乐”强调了贵贱等级秩序,并非平等,排除。3.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2-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盟约对各诸侯的政治约束力不大,故A错误;当时宗法制也逐渐崩溃,故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淡化,故B错误;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不是必须服从天子,故C错误;材料“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反映了天下共主、文化认同的心理,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再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候,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的封国与原居民糅合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并且发展了这种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主要强调了受封国的独立性,所以分封制的实行使封国形成为地方政权,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强化旧有的宗族因素,而是强调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A项错误。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政治管理,国家政治管理也由松散趋向严密,B项错误。材料提到“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所以宗族界限并没有彻底打破,C项错误。-3-5.《尚书・召诰》中说“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古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有夏服天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等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巩固王权,反映了古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的作用,排除B项;夏商周时代的王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夏朝建立即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D项。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题干中所述的“封建制度”即西周的分封制,由题干“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华民族同一文化、同一制度的形成,文化和制度的统一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A项“中央集权制度”、C项“王权至上”、D项“宗法制”在题干中均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7.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4-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是因为商王用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权高于王权,也无法体现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排除A、B;通过材料不能得出王权源于神权,排除C。8.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这样记载:《左传》:“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晋书》:“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楚庄王问鼎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结合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中央集权的加强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楚王敢于向周王问鼎,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微,周王对地方控制力减弱。即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周王借助神权加强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或嫡长子继承制等信息,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加强属于秦汉以来的史实,排除C项。【点睛】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从“人治”到“法治”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5-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表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国家管理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法治”不符合秦朝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符合秦朝的史实,是“现代化”的外延而非内涵,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非民主政治,排除D项。10.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皇帝权威源于祖先崇拜B.皇帝制度源于宗庙祭祀的需要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宗法观念对皇权政治仍有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等君臣言论,说明了宗法文化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D项符合题意;皇帝权威是小农经济基础上,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与祖先崇拜无关,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祖先崇拜的重视,不能说明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B项错误;材料与郡县制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无关,D项错误。【点睛】宗庙是古代人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强调宗庙体现了祖先崇拜,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11.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6-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军国大事先由三公九卿讨论,然后再由皇帝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故D正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A“弱化”表述错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没有民主观念,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12.一般认为,三公是政务官,九卿是事务官、行政官,职能主要与天子的私事相关。九卿的设置及功能说明封建社会初期A.皇家事务与国事不分B.设官分职考虑成熟C.国家政治事务多而杂D.中央官员彼此牵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九卿是事务官、行政官,职能主要与天子的私事相关”可知九卿的设置及功能说明皇家事务与国事不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故A项正确。皇家事务与国事不分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不成熟,故B项排除。C项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官员的牵制,故D项排除。1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7-题干中“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从西周开始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因此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下的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形成了官僚政治,故C正确。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但是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郡县制不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分封制实行于奴隶社会,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错误。14.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它打破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彻底的否定了贵族分封制,使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A项只是一材料反映内容的一个部分,所以排除A项。C项不准确,应该是从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D项为错误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的影响15.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8-【详解】依据“优良的政治制度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来完成大一统,并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是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地方制度,A错误。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范畴,B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16.“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C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