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关键词:进城,家庭教育,农民工,孩子,策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本文简介: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内在地包含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流入地义务教育质量。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惑。流入地学校可以采取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分类或个别指导、为家庭提供社会支持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本文内容: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内在地包含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流入地义务教育质量。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惑。流入地学校可以采取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分类或个别指导、为家庭提供社会支持等措施,有效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关键词: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是随父母进城上学、户籍不在暂居地的儿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流入地的随迁子女也逐年增加。进入新时代,保障随迁子女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仅仅满足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而家庭教育才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教育。因此,要保障随迁子女得到良好的、全面的教育,还应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他们所享受到的家庭教育质量。一、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首先,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是随迁子女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儿童的健康发展受家庭、学校、社会各教育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入学以及进入学校的质量,还间接影响到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帮助以及良好学业成绩的获得。因此,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是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需要,也是确保随迁子女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其次,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许多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如果不能与流入地实现良性整合,缺乏认同感,长期存在隔膜和抵触,就会导致角色错位、行为失范,自发地形成亚文化圈,损害流入地的社会整合能力,破坏社区稳定,降低社区品质,甚至会频繁发生反社会行为,造成社会性灾难。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还属于社会弱势阶层,他们的生存状况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保障他们享受全面教育、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他们与流入地的社会整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最后,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寻求家庭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优势,也决定了它在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能够大有作为。因此,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帮助随迁子女家长和家庭发展,最终促进随迁子女健康发展,是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的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应有之意。二、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清楚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目前,影响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一)家庭内部因素家庭是随迁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家庭内部因素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进而影响随迁子女身心健康发展。随迁子女家长不少为个体经营者、工人、郊区租地农民,从事一些为一般城市人所轻视的脏乱苦的低层次工作。出于对自身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满意,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把改变命运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这种较高的期望易导致亲子矛盾冲突。同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有功利化、现实的一面,对子女的期望值较低,甚至认为孩子只要能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较低的期望导致家长放松甚至放弃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来到城市后,随迁子女比父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相比之下,父母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又忙于生计,难以跟上孩子在学习、精神上的需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逐渐削弱。同时,由于父母多劳动时间过长,用于家庭教育的时间相应减少,在家庭教育上付出的精力更加有限,对亲子互动造成严重影响,良好亲子关系难以形成,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效。与城市居民相比,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依然偏低,物质条件有限,难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在事业上非常成功,成为雇主、包工头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家庭收入比较高,这类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物质投入有余而精神关怀不足的现象。部分家长在“暴富”之后所显露的重玩乐享受的心态妨碍了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二)社区环境因素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随迁子女家庭大多居住在房租低廉或就业方便的城市边缘地区。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地区房屋的基本设施比较匮乏,社区环境相对落后,黄赌毒危害较大,生活在其中的随迁子女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大多聚居在一起,且容易产生社会和心理问题,一旦不能予以及时有力的疏导,就会成为家庭教育的隐患。由于家长职业不稳定,流动性较强,居无定所,随迁子女经常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缺乏相对稳定的社区环境,随迁子女的社会化和城市化过程被多次中断,造成了其子女社会化和城市化的不充分状态,无疑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导致家庭教育无法顺利进行。另外,随父母进入城市后,随迁子女与城市青少年基本隔离,带有极强的边缘色彩。同龄群体的边缘性不利于随迁子女与本地儿童的正常交往,加剧了自身地位的边缘化,甚至造成了随迁子女之间不良行为习惯的相互传染。由于家庭的流动性,随迁子女的同龄群体在不断变化,甚至在某段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建立新的同龄群体,同龄群体呈现出一种衰落的趋势,导致随迁子女心理孤独感的增强,不利于随迁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家长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发挥家庭教育的正向功能。(三)社会政策因素随迁子女家庭主要来自农村。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政策,使他们被视为二等公民。户籍制度派生的职业排除政策使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做本地人不愿干且待遇极低的工作,给随迁子女留下不平等的印象。因为户籍歧视所带来的心理伤害,也影响到父母家庭教育的权威地位。部分随迁子女无法理解户籍制度深刻的社会体制原因,受到城里人特别是城里孩子的歧视时,他们往往迁怒于自己的父母,甚至于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拒不接受或不理会父母的教育。既不能融入城市,又难以回归农村,这种边缘化状态,妨碍了随迁子女极其家庭和谐地融入城市生活,也导致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三、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受以上因素影响,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惑。化解这些困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离不开学校主渠道教育的推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以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为主的民办学校通常以“拼教学质量”招揽学生,忽视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流于形式,难以有计划地开展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改善亲子教育行为,从而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中小学校在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学校应该把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来安排,采用多种指导和沟通方式,调动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有效地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教师要突破职业局限,在研究学生的同时,还要研究家长,跳出技巧传授及技术性指导的层面,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个人素质,帮助家长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子女一起成长,应该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学校可采取请专家辅导、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研讨、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还可以提供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各类家庭教育学术研讨活动等,帮助教师突破职业角色的局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开展分类或个别指导随迁子女家长文化差异大,素质高地各有不同。家庭教育指导要取得实效,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殊差异,采取不同的分类教育指导策略。面向全体家长的辅导解决全体家长的共性问题,分类指导则解决部分家庭的同类问题。比如,对经济条件差异大的家长实施分类辅导,同时他们也有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分类辅导要在集中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分类辅导在方法上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情景体验、个案分析等多种活动形式,鼓励家长“活学活用”,强化教育效果。“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个别辅导是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特性。因此,在分类辅导的同时,也要进行个别辅导,尤其需要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实施个别指导,给予人性关怀。例如,江夏小学结合每学期全校老师参与的“温暖心灵”家访活动,对学生家庭“因材施教”、请专家预约辅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教辅导室”、开通“家教咨询热线”、开展家庭治疗。(四)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我国应完善社会服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工作系统。社区工作直接面对随迁子女及其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让随迁子女家长及时、就近得到社会支持和帮助。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社区服务中心。中心以社区为基础,把进城务工人员动员起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技术和知识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融入城市。可以针对随迁子女举办一些关于城市生活常识、安全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讲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为社区中的随迁子女及其家长提供书籍供他们阅读,包括儿童益智图书、家长育儿图书、报纸、杂志等。2.为随迁子女家庭提供社会服务。第一,个人及家庭层面。通过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如个案辅导、家庭治疗、小组“历奇”活动、个人成长小组等,协助随迁子女家长正确认识和发展自我,纠正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通过小组活动形式,提升随迁子女及其家长对迁入城市、居住社区的全面认识和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城市生活;通过家庭辅导,如“家长学校”“亲子康乐”活动,协助随迁子女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第二,社区层面。加强社区管理,严打黄赌毒,为随迁子女家庭创造健康、安全、卫生的社区环境;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安排好流动人员的社区生活,包括居住、医疗、教育等工作;邀请随迁子女家长参与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居民了解和沟通,消除与社区其他居民的隔阂;组织各种文化或其他健康文明的社区活动,增强社区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为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如流动人员子弟学校、城中村学校,举办教师培训班和校长培训班,提升办学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作者:蒋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