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观点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现代观点对儿童教育的意义现代儿童教育观的意义。关键词:儿童教育,现代,观点,意义近现代观点对儿童教育的意义本文简介:一、儿童教育近现代观点的演变追溯历史,有关儿童教育观点的萌芽最早发生于17世纪初,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种子说”,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知识、道德、虔敬的种子”。[1]他认为儿童是实现自己成长的主人,教师是养殖者,而非改造者。18世纪中期,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近现代观点对儿童教育的意义本文内容:一、儿童教育近现代观点的演变追溯历史,有关儿童教育观点的萌芽最早发生于17世纪初,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种子说”,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知识、道德、虔敬的种子”。[1]他认为儿童是实现自己成长的主人,教师是养殖者,而非改造者。18世纪中期,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儿童看做儿童”。[2]他强调,“把儿童看做儿童”,教育应该顺应和尊重儿童的自然成长。到了19世纪初,福禄贝尔主张教育是一种生长过程,而生长就有其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他以修剪葡萄枝举例,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还需注重养护和教育的作用。儿童教育发展到19世纪中期,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要将教育的重心转移,提出了“儿童是中心”的教育观点,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教育的一切都应当围绕儿童旋转,围绕儿童展开。[3]到了20世纪初,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教育变革的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孩子是真正的老师。她认为儿童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具备极强的自学能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以儿童为中心是近现代儿童教育观点的核心。从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种子说”开始萌芽,发展到卢梭的“发现儿童”,福禄贝尔的进一步扎实理论,到杜威首次提出“儿童中心论”,最后到蒙台梭利提出“儿童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全部秘密”。这些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概述,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儿童教育观点——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以儿童为中心。二、我国的儿童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一)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儿童当作儿童,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这是对我国当前儿童教育是最大的讽刺,很多大人把儿童当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万事都需要帮忙的传统老旧的观念来对待儿童,打着为他们着想的旗帜,为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养成了自负、娇气,懦弱等不良品质,儿童的这些缺点是成人对儿童实施不恰当的教育造成的,却又成了当代孩子受到社会责备的原因。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权,过早的背负起沉重的学习包袱,更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很多例子证明这只会适得其反,会埋没了孩子的天分。这种违背尊重儿童,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儿童教育是不可取的。(二)教育中“儿童中心论”的偏差“儿童中心论”的偏离,是指教师在教学主体地位上,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一味的填塞知识,丧失了儿童在活动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的想法,并在此这个过程中,扼杀了儿童促进智力和道德成长的可能性。在设计教案和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预设,教师往往从自己期望中来暗示孩子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长久以往,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去揣摩老师的心境,并试图回答出老师所认可的想法,以博取老师的夸奖。而那些持不同意见、“天马行空”的想法或活跃爱问问题的孩子被视为异类,老师以呵斥或责怪的语气和态度暗示儿童“这是不正确的”,而在老师权威的导向下,其他孩子往往被驯服听话,容易管教。从长远来看,孩子们的“同化”越来越像一个教师眼中的“模范”儿童,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和好奇心,和一双”爱智慧”的眼睛。三、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和意义(一)教育应当尊重儿童自然生长的权利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尊重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儿童也一样。而现今很多家长都不能正确的面对儿童的发展,相信儿童自身的发展能力,片面的把儿童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私有物,并非独立完整的个体,从小就早早的为儿童规划好未来,让儿童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接受家长的安排,让儿童过早的开发智力和潜能,使儿童心理上承受了很多压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成长,尊重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有选择的权利,培养儿童的兴趣,给儿童空间,让儿童健康成长。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放下架子将自己与儿童置于平等的位置,学会换位思考,一步步接触儿童的内心沟通和交流默契,让儿童敞开心扉与成人友好相处,做到真正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然成长。(二)以儿童为中心,注重行为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或问题,这就为儿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教育契机。但是,老师常常急于求结果,不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往往都是直接上手帮儿童弄,使幼儿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丧失了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抹杀了幼儿的自主性。有效的促进儿童动手操作,躬身实践,我们应该放手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锻炼自身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儿童天性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支持。同时转变教师在课堂的传统“主导”观念,让儿童在课堂中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儿童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有关的课程活动,让儿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自由释放自己的天性,快乐的成长。参考文献:[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2]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74.作者:潘栎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