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路径。关键词:结构,旅游,供给,路径,改革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本文简介: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消费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内旅游业对新的发展趋势未能很好地适应,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这阻碍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本文内容: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消费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内旅游业对新的发展趋势未能很好地适应,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这阻碍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新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和西双版纳当地实际,对该地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一、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概况西双版纳,全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面积1.9万km2,位于滇西南。与缅甸、老挝接壤,毗邻泰国、越南,以少数民族文化、热带风光和异域风情而成为国内旅游热点。2015年,西双版纳共接待中外旅游者2001.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71.84亿元。二、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一)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旅游消费的大众化使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旅游者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新的旅游形式不断出现,农村居民的出游率也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增长12.8%;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增长15.9%。这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景区环境、服务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压力,致使热点地区旺季经常人满为患,形成旅游业发展阻力,也影响游客体验。(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特色化及品质化如今,国内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特色化及品质化,游客进行旅游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其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及生活体验,追求旅游全要素的提升。团队旅游也日渐式微,自助游、自驾游成为主流。(三)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形式旅游发展初期旅游形式以观光游为主,但如今休闲度假成为最常见的旅游动机。差异化的游憩是一种休闲方式,游客追求惬意的享受,而不一定追求知名景区或者高级场所。于是,古镇、乡村、户外休闲和文化风俗等产品都受到游客的欢迎。(四)大众对文化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如今多数人对文化的追求并不像旅游发展初期那样有明确的指向性及目的性,新时期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名胜古迹,其更关注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如城市雕塑、街道装饰、异地风情及风俗文化。人们对于旅游的追求重点在于见识异地文化,同时希望在旅游中得到更好的休闲与放松。三、西双版纳旅游业遇到的主要发展问题(一)旅游业经济贡献问题由于交通不便,现阶段人们到西双版纳旅游,交通费用在旅游支出中占比较大,而交通部门(如航空、高速公路等)是被区外控制及垄断,利润并非留在当地。当地工业基础薄弱,本地旅游消费品、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能力不足,多数从区外输入,所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另外,受资金、技术以及经营等方面的影响,外来资本成为主角,当地旅游企业正逐渐被区外企业收购或被挤出市场。旅游的发展,促使当地物价飞涨,但旅游的经济贡献却并不明显。(二)旅游业就业贡献问题现代技术的应用使旅游业呈现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的综合特征。西双版纳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当地劳动力在旅游发展初期还有就业机会,但如今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使其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于是受教育程度低、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当地劳动力便逐渐失去就业机会或只能低层次就业,因此,当地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也不大。(三)资源优势问题西双版纳资源丰富,但只有能吸引旅游者并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要让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资源优势进行充分论证,再利用现有资源投资建设,进行开发。这里有北回归线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但这并不是世界上最美的热带雨林,要突出的是它经历亿万年气候变迁依然保留的特色;这里也不是世界或是国内唯一的傣族聚居地,但这里是傣泰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不该去模仿泰国;泼水节是民族习俗,当地的定位存在问题。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在于吸引游客前来,而要吸引游客前来,就需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但在注重游客需求偏好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特色,保护好资源与文化的独特性与珍贵性,应差异化发展。对于西双版纳多数旅游资源,人们未经充分论证便进行开发,致使整体产品层次较低,而这势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四)区位优势问题西双版纳有4个国家级的口岸,与邻国交通便利,但当地在吸引周边国家及第三国客源入境和国内游客借道出境方面,未能显现其区位优势,还有待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继续推进和当地政府对国家政策支持的争取。(五)旅游业基础问题旅游业的发展受投资政策、风险及公共供给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西双版纳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紧张,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旺季时,当地道路拥堵,城市和热点人满为患,房价物价暴涨,不但影响游客体验,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四、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主要问题(一)空间布局的问题游客进出西双版纳必须以景洪市为中心,而当地景点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北线、东线和西线,距景洪市较远,非常分散,而游客往来各个景点,多数必须返回中心城市景洪。景洪市旅游产业较为集中,但也是呈片状分散,往来不便。景洪、勐海、勐腊3个城市的规划并不科学,城乡差距巨大,城内交通、城际交通和城乡交通不便。空间布局不合理,不符合游客节约交通时间的旅游休闲度假的需要。(二)基础设施的问题基础设施方面,西双版纳目前仅景洪市、勐腊县通有高速公路,乡村公路普遍难行,无法适应游客自驾游的需求。另外,在停车场建设、旅游厕所、旅游公共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西双版纳还难以满足现阶段旅游者的需求。(三)产品供给的问题产品结构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只有使旅游产品有吸引力,才能使旅游业整体发展达到理想的层面。西双版纳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层次较低且同质化问题严重,已无法满足人们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而如今最受欢迎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在当地却比较稀缺且价格昂贵,难以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当地旅游业文化内涵建设滞后,多数企业实际只提供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且多集中在自然气候和民俗风情方面,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民俗文化也因旅游发展而商业化、庸俗化,这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下,但产品吸引力却不大。(四)服务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问题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滞后,与服务管理及制度上的不足也有紧密联系。从服务管理看,旅游旺季游客明显增加,服务质量却严重下降。旅行社的经营不够规范,一些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不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以及进取精神。另外,当地驻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还曾有10个属于云南农垦的国营农场,这些单位多数实行垂直化管理,地方政府并没有管理的权限,这给当地城镇建设、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目前十大农场已收归地方,但遗留问题依然突出,而6个中央、省属单位,地方政府至今也无权管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松散难以体现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是城市规划困难重重。如位于景洪市中心区的科研单位,最初在选址时并没有考虑城市功能及城市发展,占地极广且是中央、省属单位,与城市规划产生了诸多冲突,但地方却难以协调。西双版纳万达国际旅游度假区与中心城区之间虽然距离较近,但人们必须绕路才能到达,从而使西双版纳成了一个交通不便的卫星城。景洪市被动地向外扩大城市规模,但建设资金短缺,城市道路配套跟不上实际需求,各旅游功能区与主城区之间交通不便。五、西双版纳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路径(一)优化空间布局1.景洪市各旅游功能区的资源要素整合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西双版纳首先应将景洪市各旅游功能区的资源要素整合,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一是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生活的需要为方向,区域差异化定位,合理安排空间。二是实现道路互联互通,将各功能区连成片,打造全域旅游,发挥产业集聚效应。2.将西双版纳境内旅游线路打造成旅游带西双版纳应先以连接内地的北线为重点,将以景洪市为中心的北、东、西3条旅游线路打造成旅游带。以发展乡村旅游着手,将线路交通时间变为游览时间,解决旅游景点分散、相距较远的问题,这样既能提振乡村旅游,还能缓解旺季热点的压力。3.区内路网规划与建设西双版纳应加强路网规划与建设,尤其是跨河流桥梁、渡口的建设,实现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改变一市两县景点星型分布现状,将旅游带连成片并尽可能地形成旅游环线,发展全域旅游。4.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有3条出境公路、4个国家级口岸和多个出境通道及边民互市点,景洪港客货水上运输线连通老挝、泰国,“泛亚铁路”也即将建成。当地全方位立体交叉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各地实际已互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因此,西双版纳应在临近普洱、老挝、缅甸的地区和澜沧江主要港口、口岸区等地建设跨区域特色旅游区。(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旺季时,西双版纳高速过于拥堵,而其他道路却无法有效起到分流的作用,所以,尽快完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乡村旅游公路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西双版纳地方财政吃紧,但近年来国家政府政策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发展,因此,其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制定规划,吸引投资或利用国家资金,尽快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既能提振乡村旅游,还能实现旺季分流。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西双版纳在停车场建设、旅游厕所、旅游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设施比较落后。如停车场不足,导致自驾车阻塞道路;旅游厕所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旅游公共交通不完善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旅游公共交通不完善。改善旅游公共交通的主要途径有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打破垄断,发展方便快捷高效的旅游客运;加强协调,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等。另外,西双版纳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也需要加强,在游客集散地和热点地区,相关部门应当普及免费的旅游信息咨询点并配备工作人员。(三)产品供给侧改革1.加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多样化设计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业需要加强产品的多样化设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需求。首先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其次是要突出特色,强化主题,使当地旅游品牌更形象、更具体,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再次是结合自身条件及优势,不断在产品的开发上追求多样化及个性化。再再次要适度控制产品价格和质量,适应大众旅游的需求,要限制高价,更要杜绝出现低价低质产品。再再再次应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出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并引入当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最后,要推动旅游企业的转型发展,进行“旅游+”旅游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扩大旅游新供给,提升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重视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一方面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当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可将当地的独有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将少数民族风俗、饮食文化等引入到休闲度假产品中。另一方面是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进行相关产品的合作开发,满足游客对异域文化的需求。另外,要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加强宏观指导,打破当地旅游业散乱经营和自然发展的现状。最后是必须要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规范旅游业利用自然环境的经营活动,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行为。3.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升旅游全要素水平旅游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管理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地的魅力所在,但人们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服饰、饮食、建筑和节庆等载体才能将文化展现给旅游者。游客知道茶马古道,是因为有普洱茶这个知名的载体。很多游客不知道西双版纳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设立的永昌郡,是傣泰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因为当地没有深度发掘,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旅游资源的深度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