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次为B:理解;C:分析综合。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判断选出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学考真题试做]1.(2019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只花猫卧在母亲身边,表现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③争吵几句后,年轻的双簧管和风韵犹存的女大提琴竟扭打起来了。A.拟人反复拟人B.比喻反复拟人C.拟人排比借代D.比喻排比借代C[①花猫“两耳不闻窗外事”,赋予猫人的情感,是拟人句。②“他们的……”,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连用构成排比句。③用乐器“双簧管”和“大提琴”借代人。]2.(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新职业所贡献的就业率会像以前那么高吗?答案是否定的。②昆曲《牡丹亭》的舞台上,长长的水袖仿佛成了连通心意的鹊桥。③唯有卡瓦格博这座6740米的山峰仍然保持着她的圣洁,拒绝人类的染指。A.设问拟人比喻B.反问比喻拟人C.设问比喻拟人D.反问拟人比喻C[①有问有答,是设问句。②将“长长的水袖”比喻成“连通心意的鹊桥”,是比喻句。③“圣洁”“拒绝”赋予了卡瓦格博山峰人的感情,是拟人句。][解题技法指导]解答“客观型判断选择题”,就是判断有关修辞手法的使用或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要求考生能够透彻了解“课标”所列九种修辞手法,以及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格的特点,-2-尤其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1.明确各类修辞效果,明辨易混淆的修辞格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及易混淆修辞格的区别,是用好修辞格的前提。修辞格中的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等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区分。如:(1)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1)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属比喻。(2)“月亮”“星星”本是非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2.根据语境确定修辞格某种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乃至全文的中心紧密相连的,修辞往往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表达,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文意、联系修辞句的客观语境。如: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周杰伦。这个句子中的“好像”表比较,不是比喻句,所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附: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比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例句: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喑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例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3-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借物喻人)。例句:a.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b.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a.火山发出一声咆哮。b.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2)特征代本体。即用本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句: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鲁迅《故乡》)(3)具体代抽象例句:南国烽烟正十年。(陈毅《梅岭三章》)(4)工具代本体。例句:等到惊蛰——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刘绍棠《榆钱饭》)(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句: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手法。(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4-(3)超前夸张:从时间上进行夸张,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或者说成两者同时出现,即在时间上总是把后出现的事物抢前一步。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个感情的修辞格。例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8.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9.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当堂即时训练]1.(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深挖井,才能出甘泉。B.没有求知欲的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永远飞不起来。C.故乡是一个人最初的滋养之地,也是一个人远行的支点。D.风吹老了树林,吹瘦了河流,吹散了村里那些熟悉的面孔。D[D项,“风吹老了树林,吹瘦了河流,吹散了村里那些熟悉的面孔”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5-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B.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脱落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C.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D.火车从不停下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B[B项,没有用修辞手法,“玄想”具体指的是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不想活下去的想法,是一种精练的表述。其他三项均为拟人手法。]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目前,我正在兴致勃勃地对我的作品“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B.嫉妒是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了自己心里。C.唱一首歌似的,人生的历程如果一直唱高调,是会累坏嗓子的。D.“这个手术我来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如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A[A项,比拟。其他三项均为比喻。]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B.溪水绕着山头缓缓地流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玉带系在山腰上。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D.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D[D项,拟人。其他三项均为比喻。]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B.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比喻)C.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D.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比拟)D[D项,应是“通感”。]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在信中,我这样叙述:“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D[A、B、C三项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6-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C.过了三个月,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D.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A[A项,运用借代,“三道头”是人物的标志性特征,此句用来代指人物。B、C、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