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3.阅读新诗,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1.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2.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2如《晨安》《光海》。一、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郭沫若先学医,后从文,阅读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深受影响,创作丰厚。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笔立山头展望》《诗的宣言》《凤凰涅槃》《血肉的长城》《炉中煤》《春莺曲》《莺之歌》《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集《女神》等;历史剧《屈原》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风开创者之一。郭沫若曾任中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技大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二、课文解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整体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二)内容探究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3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啊啊!力哟!力哟!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三)诗歌形象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四)诗歌主题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写作艺术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将太平洋拟人化。(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4的律吕哟!”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三、内容探究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是什么?探究: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属于浪漫主义范畴。2.读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你受到怎样的启迪?探究: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