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5 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课题: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l、把握诗歌主旨。2、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3.德育目标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汉家王朝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766年),年届55岁,漂泊西南,历尽沧桑的杜甫,客居夔州白帝城。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窈窕红颜,杜甫追溯历史的踪迹都生发了怎样的感慨昵?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文题)二、设疑自探请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提出问题。I、预设问题:①本诗的诗限是什么,如何理解诗眼的内容和情感?。②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③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下面请同学们舟声朗读这首诗,朗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读完这首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探究,将预习时相关问题的探究结果圈点批画在诗文中。三、解疑合探根据要求进行1、小组内交流自保结果,由组长负责达成共识:将探究的成果形成文字,展示点评的。2、问题参考答案:①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如何理解诗眼句的内容和情感?“干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瑕空归夜月魂。”补充修改2(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嫁异邦,身死异国,远葬他乡,月魂空归,表达了对思念故乡的幽怨。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那千古琵琶声,都是怨恨所谱写的:怨一埋没汉宫,恨一远离家国。②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诗人写王昭君有何用意?)诗人漂泊西南,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借咏叹昭君出塞寄予了对她的深厚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③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a、借古抒怀。诗人借昭君之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远离故士的思乡之情。b、对比反衬。中间两联写昭君悲剧,这里有:①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下该留下的荒漠;②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有“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c、委婉的讽刺:汉元帝仅凭图画哪里能识得佳人的美貌昵?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讽刺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其人的昏庸。四、质疑再探:同学们'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又生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小结纵观全诗诗人借昭君的“怨恨”,寄寓思乡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感慨。亦通过本诗主旨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弄清了鉴赏咏史诗的方法,即:弄清历史史实,体悟诗人情感,分析表达技巧。五、运用拓展1、依据本课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基础知识、思想情感或者表现手法等方面编一道习题。2、片断练习:历史上曾经有四位绝代佳人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对于这样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你有哪些感慨或感想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段话谈谈对她的认识,100字左右。示例:西施的美使其成为王宫中的宠妃,却又因国家危难被勾践献与夫差。成功之日,本为越人功臣,却作为耻辱的对象被沉入江中。这里,美成了悲剧。不愿也不忍正视西施的悲苦,宁愿相信范蠡、勾践、夫差都爱她。但他们的爱都附带着利益。留给西施的只有痛苦、灾难,更有甚者是死亡!她后悔吗?她怨恨吗?问天,天不语:问地,地不应!这里,爱成了功利。美人己逝,遥望天际,却不知可有伊人在水一方?课后反思:3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