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6 逍遥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逍遥游课题:《逍遥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2.能力目标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3.德育目标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评价。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难点:理解并评价庄子的思想。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导入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报平静。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扳忙课题)二、设疑自探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整合成自探提纲:预设:1、了解作者、文体,作品背景是怎样的?2、本课的词类活用有哪些?3、本课的古今异义词语有哪些?4、本课的特殊句式有哪些?5、有哪些一词多义现象?三、解疑合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沦交流,根据分工进行展示评价(一)作者、文体和作品背景1.庄子其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2.庄子思想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庄子思想极为补充修改2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我们必须清楚他的“以无用为用”观点,即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功名宝贵。(分析举例:人生愉悦的状态)。(3)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设计的途径:安命(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齐物(否定和抹煞事物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3、庄子名言录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生大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二)文言知识l、字音识记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迁徙(xí)北冥(míng)夭阏(è)沮cǔ)丧榆枋(fāng)斥鴳(yàn)舂(chōng)米晦朔(shuò)泠(líng)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数数(shuò)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2、通假现象(l)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准而反(飡通“餐”,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3、虚词、实词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4、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3(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5、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莫之天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6、古今异义词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7、固定句式(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其……?其……?(表示选择,泽为“是……呢?还是……呢?”)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词多义(侧重第6-8)(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2)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3)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4)置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4四、质疑再探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或新疑问。就课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解答学生问题。五、运用拓展学生编题,组内展示,老师择优供全班练习。逍遥游第二课时一、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那么在庄子看来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呢?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中有三笑,《逍遥游》也有“三笑”,庄子正是通过这三笑来阐释自己心目中的逍遥游。二、设疑自探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吗?师生整合成自探提纲:1、《逍遥游》中有哪三笑?分别笑什么?2、真正的“逍遥游”是什么?3、庄子散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三、解疑合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分工进行展示评价。l、《逍遥游》中有哪三笑?分别笑什么?明确: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弄清三个“之”,我们就能知道笑的对象了。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因为鲲鹏高飞,要靠风力。为了突出风力之于鲲鹏的作用,作者还以气息之于野马尘埃、水之于大舟的作用来作比喻、说明。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应该是反对的。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说明“之二虫又何知!”,它们也凭借了一点外力。2)那么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那么,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昵?同样是反对、反驳。作者从大与小关系的角度来反驳的。世界上万事万物,所求有大有小,大固然需要凭借,小同样也需要有所凭借,因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错误的。3)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4)到此为止,我们了解到,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没有,他也都作了否定。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5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也就是说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2、真正的“逍遥游”是什么?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3、从本文看庄子散文中的寓言其有什么特色?明确: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本文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写树木寿命之长,日其以五百岁、八千岁为春秋。将想象和夸张人精运用于哲理散文中,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使之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二是善于运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寓言》中提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天下》篇又提出“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其实这也正是《庄子》一书的写作方法。如《逍遥游》一开篇就运用了鲲鹏的寓言来说明“有所待”,“以寓言为广”,将寓言用在说理当中,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使说理更透彻明了,也使文章具有了象征的意味。随着事理的推进,作者在寓言中加人了卮言的手法,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命题。为了说理的需要,作者又“以重言为真,虚构、假托或征引前人之语,通过“汤之问棘”深化其观点。第3段则运用“以卮言为曼衍”的方法,抽象论说,层层推进。从中可看出作者艺术技巧之高超。三是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感入,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增强说服力。四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多次进行“小”与“大”的对比,如蜩、学鸠与鲲鹏的对比,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对比等,最后点出一直隐而不发的“有待”和“无待”的对比,使说理更充分有力。或:(1)善用比喻、夸张的特点。(2)想象奇特、意境开阔。(3)借用寓言说理。四、质疑再探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预设问题l、“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6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人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2、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明确: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