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4课阿房宫赋本课话题——仁政一、从课本中积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从历史中积累古有尧舜,周具文武,汉出文景,唐盛贞观,清泰康乾。这些朝代的鼎盛无一不是“行王道”“持中庸”“求平衡”。仁政的特点在于选贤用能、广开言路、讲义求睦、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百姓因此能够循礼守法,安居乐业。三、从名言中积累1.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2.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汉·桓宽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4.以仁服人,何人不服。——清·吴敬梓5.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宋·王安石6.在暴君统治下,自由被言论毁灭,人们只有保持沉默,才能得到象征性的自由。——卢梭7.我还发现,在暴政的国度里,既无美德,也无欢乐。——华兹华斯一、作者简介“小李杜”之“杜”——杜牧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侵扰,诗文中多为指陈讽喻时政之作。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生活。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背景回放2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35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来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没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也是危机重重。于是,杜牧写了这篇赋。表面上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实际上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当权者要以古为鉴。三、相关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一、字音识记1.阿房.宫(pánɡ)2.缦.回(màn)3.囷.囷(qūn)4.妃嫔.(pín)5.媵嫱..(yìnɡqiánɡ)6.辇.来(niǎn)7.涨腻..(zhǎnɡnì)8.鼎铛.(chēnɡ)9.珠砾.(lì)10.逦迤..(lǐyǐ)11.锱铢..(zīzhū)12.横槛.(jiàn)二、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这里是“天气”(雨雪晴阴)的意思。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明亮的星光。今义: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4.韩、魏之经营..①,齐、楚之精英..②①古义:指收集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②古义:指积聚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社会上杰出的人才。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表数量......③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副词,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副词,全,都......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欢.....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④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动词,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搜刮.....②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助词,着....4.使①使负栋之柱......动词,让....②使六国各爱其人........连词,假使.....③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官场现形.....记》..名词,使者.....(二)虚词5.之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结构助词,的......②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去.......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②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转折......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4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曲②鼎.铛玉.石鼎:把鼎当作;玉:把玉当作③金.块珠.砾金:把金当作;珠:把珠当作④楚人一炬.放火⑤族.秦者,秦也灭族,杀尽2.名词作状语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北:向北;西:向西②辇.来于秦乘坐辇车3.名词意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经营: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为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感到悲伤(四)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也”表判断)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者……也……也”表判断)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判断)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也……也”表判断)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三)倒装句5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现代汉语语序:于南亩之农夫多)[明大意]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理脉络]阿房宫赋描写——第一部分1、2雄伟壮观的阿房宫1统一建宫宏伟瑰丽宏大宽广2美人之多议论——第二部分3、43对比事理秦王骄奢宫化焦土4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问题。1.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是突出阿房宫雄伟壮丽的一项是()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⑤歌台暖响,春光融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选B①②④三项分别从其占地广、设计巧、想象神奇的角度来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③写宫女们的生活情景。⑤是说对宫中歌乐的感受。2.对第2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比喻句构成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6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运用比喻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指金玉珠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解析:选BB项,“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运用的应该是夸张手法,并非比喻。3.对第3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本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焚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解析:选DD项,“同情”不正确,作者通过此句表达了不安与忧愤之情。二、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4.对第4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B.作者连续感叹,情不自禁。“嗟乎”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和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C.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意味深长。D.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六国如果能够爱其民则足以拒秦;如果秦国能够爱六国之人,则可以使政权传世不灭。解析:选DD项,最后一段运用的是假设论证而非对比论证。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是辞赋,以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为主,间用散句,长短句穿插其中,这样既显得有气势,又显得文情错落有致。B.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驰骋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既是比喻,也是夸张。C.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7D.文章前两段以议论为主,后两段以描写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皇奢侈的议论,一连用了六个排比句。解析:选DD项中,文章前两段是以描写为主,后两段才是以议论为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出现了。—毕:完结,灭亡。一:统一。兀:山高而秃,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光了。出:出现,意思是建成。8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得意地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世人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君,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碾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佳作赏析]文章整体从历史到现实,视界辽阔,以谈历史为主,在论述旁观历史时又举出三个例子以三处相近的句式分析,逻辑性强,层次清晰。特别是在用料上,精选材料,巧取角度,一料两用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