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c(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c(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2.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社会发展的规律[学生用书P12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变革。(3)社会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2①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①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c)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化的历史唯心主义。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c)(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2)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整个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导致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3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强大动力、直接动力(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1.(2017·4月浙江选考)现阶段,不尊重知识与人才的观念仍然存在,并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T)2.(2016·10月浙江选考)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T)3.(2019·4月浙江选考)据秦简牍《日书》记载,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圂、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这说明()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表明“农忙”这一主要方面支配着“造房”这一次要方面,①入选;“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圂、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入选;③强调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与材料无关,不选;④与题意无关,不选。4.(2018·4月浙江选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表明()①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内容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4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符合题意;“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强调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能推动社会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只强调社会存在,与题意无关,不选。5.(2017·11月浙江选考)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未涉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故选A,排除C;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6.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解析:选A。“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分别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语言的变化反映了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由物质的变化决定,C项说法错误。社会历史的主体[学生用书P12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5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内容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1)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2)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2019·4月浙江选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并不一致。(F)2.(2020·1月浙江选考)福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百姓曾经生存艰难,于是把目光投向大海。从“下南洋”到“出海经商”,福建人不仅改善了物质生活,而且养成了不6惧风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这表明()①地理环境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②地理环境与人是互动的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D。“福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百姓曾经生存艰难于是把目光投向大海”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正确;“养成了不惧风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表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正确。3.(2018·11月浙江选考)为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H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院实施挂号少排队、检查少跑腿、付费更便捷、住院更省心等举措,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政府推动医院改革()①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②证明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佐证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H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院实施挂号少排队等举措,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①正确;“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等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正确;②强调生产力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不选;④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没有体现,不选。4.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其哲学依据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7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④说法错误。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255(独立成册)]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不可分割。(F)2.(2016·4月浙江选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T)3.(2020·绍兴一中检测)“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的社会”,说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T)4.(2020·嘉兴期末检测)在任何时期,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都是人民群众。(T)5.人民群众决定社会的性质。(F)二、选择题(每小题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