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微阅读 主题三 微抒情与大震撼学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主题三微抒情与大震撼微抒情与大震撼(一)——用比喻,有艺术地说[微技法]常见的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一般说来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使用比喻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喻是用喻体说明本体的,如果喻体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例如:①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用“大海”和“一滴水”来比喻群众和个人的关系已很好,再用“原子”来比,反而让人难以捉摸。这是违反常见、易懂的原则的。2.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概括,如果信手拈来,喻而不当,就会不伦不类。钱锺书在《围城》里描写苏小姐脸红的比喻就很贴切:②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这个比喻不是比一个固定的事物,是在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所以比喻本身也要求是变化的。苏小姐的脸红,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所以也要找一个变化着的喻体。这里用“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作比,就很贴切,具有创造性。3.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③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峻青《黎明的河边》)用“兔子”比喻“匪徒”,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匪徒逃跑的狼狈相。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类比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例如:④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⑤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鲁迅《故乡》)例④是明喻。拿荷叶和舞女的裙相比,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只有修美、艳丽相似。例⑤是类比。拿闰土的红肿的眼睛和他父亲的眼睛相比,两者是同类的事物。[微美文]海与渔民海和渔民,就像作者和读者,渔民用岁月读海,用生计读海,用宿命读海。但他们什么2也不说。海的胸怀是渔民给的——海啸无常,数不尽的渔民葬身鱼腹,渔民却是没有怨的,从海里捞出来的生计,就是天大的恩赐。渔民的沉默是海给的——在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里,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什么留恋,平静且自由地跳着。最后也是魂归大海,骨灰在海里溶解,灵魂向无尽飞去,大海干干净净,永远休眠。渔民与海是早已有了默契的,海笑,他们也笑;海哭,他们也哭。海既是他们的摇篮,也是他们的坟墓;既是朋友,也是敌人。但要是你让渔民到一个舒适的小农庄吃上几个烙白面饼,他是不大愿意的,他会不由自主地登上那里的小山坡,久久地眺望远处的地平线,直到那一条亮晶晶的蓝色带子,扩大到苍茫无岸。但是,他们什么也不说……[大领悟]“海和渔民,就像作者和读者”,真是奇妙无双的比喻!“渔民用岁月读海,用生计读海,用宿命读海”,更是从生命、生存、命运这三个角度,体现了作者温暖的人性关照。渔民与海相依相存,作者用比喻进行微抒情:无论是摇篮还是坟墓,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与其谈论幸与不幸,不如说这是宿命。宿命可以是痛苦也可以是幸福,全看人怎么看。别人的幸福在我也许是痛苦,我在别人看来的痛苦于我自己或许正是幸福。所以,有什么好说呢?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份苦与乐、痛与爱。这样的文字,不动声色,却震撼人心。节制的抒情,一点点就好。微抒情与大震撼(二)——用拟人,有情感地说[微技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学会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可以把笔下的事物写活,赋予笔下的事物鲜活的生命力,让其成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人。这样的表达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那么在写作中怎样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出彩呢?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描写对象所有的特征与人的言谈举止、心理和情感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然后赋予人的个性特点,把事物人格化。比如“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就赋予了微风人的动作,把文章写活了,写美了!值得注意的是,拟人化的表达不只是在一句一段中运用,而应贯穿整篇文章的立意构思作文。尤其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中更是需要。同时在描写完之后,还要进行深入的挖掘,给人意味深长的启发思考,或者是总结。让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认识、情感更鲜明、更深入,让读者将也许还模糊的感觉变得更清晰,3更明了。[微美文]无须着急无论走得多远,你都能听见花开的声音。他们常常死于非命。离开陪伴自己生长的同伴,面对无心爱花的人,憧憬总比恐惧来得多,尽管他们知道离消失的日子并不远。或许他们更想做根植于土壤的匆匆过客。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移动不过是一种无奈。那些此起彼伏的足音才是令他们兴奋的乐章。或许那只是经过,或许也有流连,不过也是匆匆的片刻驻留,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悠闲安适的脚步,看着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地飞奔似乎成了他们消磨时间的事情,似乎没有人留意过他们的呼喊。垂首回眸间,到处都能听见花开的声音。[大领悟]花是爱的礼物,但有谁真正爱过花,有谁认真留意过花的呼喊?作者以一颗敏感的心听见花开的声音,听见花的心声。以爱之名,花理所当然地被牺牲,被移动,被忽视。人类的自私扼杀了花的自由与生命,却盗用了花的美丽与芬芳。有谁问过或者想过花儿们自己的意愿?文章妙用拟人,抒写花儿的心情。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轻轻地抒情,营造出一种盛大的轰鸣——那是生命的呼喊。微抒情与大震撼(三)——用对比,有选择地说[微技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也就是说,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可以显示出各自的特性,而事物的整体也许更鲜明。在写作中,对比手法是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所谓对比法,就是把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使形象更加鲜明,性质更加突出,以增强艺术表现力的手法。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老百姓的饥寒交迫集中在一幅画面中,鲜明地揭露了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根据对立事物的性质,对比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横向对比把不同的人或事物组合在一起,以突出他们的性格、特征等区别的对比方法叫横向对比,也叫正反对比。通常横向对比可以显示出这个人区别于那个人,这件事区别于那件事的独特的个性、特点。如鲁迅的《一件小事》通过“我”与车夫对待老妇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突出了劳动人民思想道德的高尚,显示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渺小。横向对比常常是通过两者不同的境遇、状态或在处理相同问题中的对立态度来显示特征。42.纵向对比同一个人或一件事前后差异形成的对比叫纵向对比,也叫前后对比。纵向对比是以时间的更替为条件的。如鲁迅《故乡》中通过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农村景象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农村日益贫困的现象。[微美文]何以长存黑色的绅士帽、黑色宽大的西装,他准备登场。他没有选择始皇帝制长生不老药这种低劣的长存方法,也不愿学和珅穿金戴银如烟花般一瞬短暂的存在,然后陨落。他愿像葡萄那般,把自己变成酒以长存。尽管时代没有给他如耶稣那样为信仰壮烈牺牲的机会,但是时代给了他在荧幕上逗大家开心的际遇。虽然企鹅步、小胡须曾被同为默剧演员的同行不耻,但是,时间湮灭了那些渺小可悲的存在,证明了他如酒的香醇。如今的他——卓别林,接过上帝递来的酒杯与爱迪生、华盛顿谈笑着,在世人的掌声与称赞中,等待下一个长存。[大领悟]这篇微作文的话题是“存在”。上面的文字运用了横向对比法。生命是一种存在。如何存在?意义何在?这似乎是人类的一个终极问题。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或者强烈的抒情,他只是“有选择地说”,在丰富的对比(始皇帝、和珅、耶稣、默剧演员的同行)中,潜隐地表达了对一个将自己不起眼的“平凡”升华缔造成伟大和永恒的人的由衷钦佩与敬仰;在克制抒情的同时,他不吝赞美,以爱迪生、华盛顿来映衬主人公,在全文的结尾处制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宏大的高潮。微抒情与大震撼(四)——用排比,有层次地说[微技法]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写作中使用排比可运用以下方法:1.以排比开篇,引出观点议论文引出论点的方式有许多,如讲述故事、引用诗词名句、开门见山等,但以排比来引出观点却能让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文章的气势和智慧的非凡,不但使议论条分缕析,阐述透辟,还能为文章增彩添色,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2.以排比举例,论证观点文章的观点提出之后,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由于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学生大都喜欢使用例证法,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这时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排比,就能使议论的话题变得更有气势,说理变得更为条理明晰。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使论据更加充分有力。3.以排比说理,诠释观点5议论文要用事实作论据,在列举人物事例之后,必须要加以分析论证,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这样,才能使叙议有机结合。如果在分析评价时能用到排比论证,无疑会使文章文气贯通,鞭辟入里,文采大增。4.以排比结尾,收束全篇议论文的结尾一般是总结全文,归结论点,得出结论。用平实的语言来结尾,易于照应文题,突出论点;用文学性的语言来结尾,往往会使人读来饶有兴味。结尾之语如用一组比喻构成排比句,则更显生动形象,气韵充沛,意蕴深长。[微美文]生命的奇迹(开头)生命是什么?是云,悠悠的,或起或落的云;是山,傲然挺立,高耸云天;是河,奔流到海,不舍昼夜……生命像段旅程,每一个人在里面则是疲于奔命的旅人,有着大段的春天、冬天。你有你的目标,但却不敢断定下一个目的地是什么,是“出人意料”,还是“情理之中”?[大领悟]篇首设问,引人思考,运用比喻组成排比句式,给以形象地回答之后,再用比喻加以分析,从而自然地引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为结尾得出“生命的奇迹,看似平常意外,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的结论做好铺垫。微抒情与大震撼(五)——用对话,有现场地说[微技法]人物之间生动有趣、形式灵活的对话,会使平淡的文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1.描述形式多样化最常见的对话描写形式有以下四种。(1)“叙述+语言”式。如:爸爸生气地说:“下不为例!”(2)“语言+叙述”式。如:“下不为例!”爸爸生气地说。(3)“语言+叙述+语言”式。如:“太棒了!”爸爸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是我的骄傲!”(4)“语言”式。如:“儿子,你真是我的骄傲!”对话描写频繁出现的文章,若只用一种表达形式,会使文章显得呆板和单调。灵活运用这几种形式,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自然活泼,进而使文章更加紧凑。2.多种描写相结合把对话与人物的神态、动作结合起来描写,会相得益彰,可起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例如:(1)小梅说:“我忘了!”(2)小梅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6(3)小梅低着头,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4)小梅低着头,红着脸,两手不安地绞着衣角,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只要一比较,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上面四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小梅的形象一句比一句生动具体。人物刻画得越细致,人物的活动就越真实,就越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微美文]家庭会议(1)甲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并高声嚷着:“耶!老爸太伟大了!”(2)乙悄悄地抿着嘴笑了,还羞涩地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3)丙沉思了良久,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这个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4)丁亲切地拍了拍他的头,柔和地说:“孩子,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才行!”[大领悟]读了上面的句子,你能猜出甲、乙、丙、丁的身份和性格吗?当然可以。因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已经表现了甲、乙、丙、丁的身份和性格——甲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乙是个文静、害羞、谦虚的孩子,丙是个沉稳、严肃的大人,丁则是个亲切、温和的长者。微抒情与大震撼(六)——用矛盾,有反差地说[微技法]利用矛盾思维构思作文,就是运用矛盾揭示人物,表现性格,塑造形象,简称矛盾思维构思法。该构思法适宜于记叙性文体,如小说、戏剧、散文、诗歌、通讯、报告文学等,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它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环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