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登高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借助意象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1.字音辨识(1)渚.()(2)潦.倒()答案(1)zhǔ(2)liáo2.古今异义(1)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深恨。(2)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万里的距离。答案(1)极其遗憾。(2)远离故乡。3.一词多义(1)回渚清沙白鸟飞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车叱牛牵向北:少小离家老大回.:(2)苦艰难苦.恨繁霜鬓:必先苦.其心志: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答案(1)动词,回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动词,掉转/动词,还,返回(2)副词,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苦/动词,发愁/形容词,凄苦,痛苦24.词类活用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名词用作动词,落下,飘坠5.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课外名句——杜甫名句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⑤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律诗和绝句《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蜀相》《江南逢李龟年》等也是名篇。二、背景展示《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作者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55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作者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3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三、文化常识律诗律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形成于唐代。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数句押韵,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文白对译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啼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在极其萧飒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登临高台。家国之愁令我的鬓发像染上了一层厚重的白霜,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发日多,穷困潦倒,病体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后四句抒登高所感。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秋江景色,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的都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楚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一起感受他深沉的家国之思。4下面是本诗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请用词语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填入图中空缺处。答案伤秋悲己,忧民忧时1.首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物?各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这六种景物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十分凝练。(2)特点: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飞鸟,无处落脚。(3)作用:这些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展示出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境界。2.诗歌颔联为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的“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3.颈联和尾联紧扣一个“悲”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请分析“悲”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长年累月,马不停蹄,聚散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漂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5饮”之悲;……凡此种种,悲恨万端。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往往是间接抒情,所以高考考查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2)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3)寓情于景作者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4托物言志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登高》这首诗被后人推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你认为它在哪些方面堪当此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内容上的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这不仅仅写出了个人漂泊西南衰老多病,鬓发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颠沛流离。诗人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观点二)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秋”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6起伏。(观点三)结构上的回环照应。《登高》一、三两句写山景,二、四两句写江景,五、七两句写悲苦,六、八两句写多病。照应之妙,实不多见。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抒情,由“悲秋”而致“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外在表现是诗词中含有明显的包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技巧点拨(1)诗歌字面上呈现的是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2)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蕴含着作者的情感。(3)情景相互交融。迁移运用请以“荷花”为描写对象,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他一生盼望为国效力,但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沉淀于诗中的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7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运用示例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他一直都在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他总是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他的一副臂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杜甫的一生是有担当的。二、课外素材梁启超:奔走呼号,担当维护国人尊严的责任梁启超的一生,走的是一条忧国忧民的道路。梁启超终生为拯救国家危难、建立民主宪政而努力,他舍身求法,只为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奔走呼号,只为维护国人的尊严。论精神,论学识,论人品,他都无愧时代。他,是中国真正的脊“梁”!1895年春天,梁启超跟康有为一同发动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除了办《清议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