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锦瑟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把握诗人的情感。3.掌握用典的表现手法。1.字音辨识(1)锦瑟.()(2)惘.然()答案(1)sè(2)wǎnɡ2.古今异义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思慕异性的心情。答案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一词多义可此情可.待成追忆:可.爱者甚蕃:潭中鱼可.百许头: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答案副词,难道,哪能/动词,值得/副词,大约/副词,可以4.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课外名句——李商隐名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③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2⑤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其二)》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李商隐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清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二、背景展示《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诗人罢官回郑州闲居之后。因为诗人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讨生活,落魄潦倒,故晚年回顾一生的坎坷遭遇,辛酸悲痛,不可胜言,所以这首诗的感情特别哀伤悲愤。学界对《锦瑟》主题的理解历来不一。大多数人认为,此诗可能是为自伤身世而作,是诗人晚年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看全诗的感情基调,既有生离死别之恨,亦有理想破灭之痛,虽然诗题为“锦瑟”,但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复杂的心曲。三、文化常识常见的鸟的典故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在古诗词中,杜鹃一是表达孤独悲苦,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二是表达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从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中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青鸾: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如薛道衡《豫章行》中的“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3飞去传消息”。又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文白对译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锦瑟啊,无缘无故地偏偏有五十根弦,这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起流逝的青春年华。我曾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月明的沧海上月明珠有泪蓝田日鲛人泣泪成珠,美好愿望终如晴朗的天气里蓝田美玉周围暖玉生烟。笼罩的烟云,可望而不可即。前八句: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哪能等到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已惘然。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后两句:以感叹作结,追忆往事,无限怅惘。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诗,感受这位晚唐才子低沉的情怀。4下面是本诗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请将能体现这首诗歌思想感情特点的词语填入图中空缺处。答案悲情感慨朦胧寄寓1.首联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一生。(2)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地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3)诗人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2.《锦瑟》的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典故,这些典故寓含着怎样的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庄生梦蝶: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那么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②望帝啼鹃:诗人似乎表明了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③鲛人泣泪: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眼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④良玉生烟: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2)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3)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5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故事,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运用典故的作用:(1)增强说服力,即援引古事或古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古已有之,自己的话是正确的。(2)有些不便说的内容,用典就可以表达得委婉、含蓄,效果更好。(3)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练。典故的分类:根据运用的方式可分明用和暗用,根据运用的意图可分正用和反用。(1)明用。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词。4反用。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3.如何理解《锦瑟》尾联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两句,情味婉曲,深挚哀痛。是说以上种种凄怆欲绝的情怀、痛苦执着的追求,终成泡影幻灭。面对现实,只能成为欢情含悲的回忆了,终不禁惘然若失。痛定思痛,不堪回首。这是李商隐一生的总结,是他离开人世之前的绝命之词。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2)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后文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颔联和颈联,诗人借用典故,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追忆的内容。尾联以感叹作结,表明追忆凄迷难辨。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有人认为既然解不出来,就不应有美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6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美,美在神秘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没有人能描述得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观点二)我认为美,美在“言尽而意不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种种往事,当时当地便已生惘然之情,如今被锦瑟勾起回忆,岂不是更加惘然吗?诗人只点出了当时的惘然,而当惘然之事成为了追忆,“此情”谁还能说得清?这就是诗人的言外之意,高明之处。(观点三)我认为美,美在整齐对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已经是非常工整的对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加工整巧妙:“沧海”对“蓝田”,地名对地名,海水对高山。这还不够,而“沧”是暗绿色,恰恰和“蓝”相对,“海”又可以和“田”相对。两句之中,一山一水,一明一暗,一阴一阳,一珠一玉,处处都在对比。象征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方法。其特点是以象征物凭联想来暗示象征义,因而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而耐人寻味。《锦瑟》一诗中用到四个典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以及良玉生烟,通过幻梦、寄托、失意、无为这四种境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想追求。这几个典故在一起虽然不是逻辑上的联系,但是它们充满了象征意义和朦胧的伤感色彩。技巧点拨古诗词常用象征手法。有些意象由于反复使用,已经有了固定的象征义,如被人们称为“四君子”的竹、菊、梅、兰就有它固定的象征义:竹倔强向上,气节清逸;菊傲霜艳美,高洁脱俗;梅斗雪坚强,清香飘逸;兰高雅纯洁,幽香可人。鉴赏诗歌时,要特别注意把握诗人在具体语境中临时赋予事物的象征义。如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性的动态美。作者又称它为“我花”,可见此诗中的菊花成了广大被压迫民众的象征。象征手法常常跟拟人、比喻、对比、反衬等手法结合使用,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品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倾向,同时细心体会这些手法的作用。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此诗描写“幽竹”以清阴迎我归来,其象征意义耐人寻味!此诗用暮春7时节鸟稀花飞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坚贞不二始终忠诚的品性。“待我归”用拟人修辞,是说幽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亲情,胜似亲友。可见,此诗中的幽竹象征着亲情永在,象征着人生的真正知己,象征着坚贞的节操,表达了作者的清逸气节。迁移运用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思想情感。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于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像用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时就像天降甘霖,它们可一点一滴不沾唇,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紧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着朵朵荷花;烈日吐火时,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