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管理的性质和作用;阐述管理的职能及其各职能之间的关系;识别管理者的角色及其类型;阐述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管理技能;分析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的差异。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一)什么是管理(二)为什么要管理二、管理的特性(一)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科学性和艺术性(二)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三)管理活动离不开组织(四)管理是一项创新性活动三、管理的职能(一)计划职能(二)组织职能(三)领导职能(四)控制职能(五)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管理者及其技能一、管理者的分类(一)管理层次(二)管理者的领域二、管理者的角色(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二)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三)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三、管理者的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际关系技能(三)概念技能四、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第一章考核要求识记:管理;管理者。领会:1、管理的特征;2、管理的性质和作用;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简单应用:1、管理者的角色;2、管理者的类型;3、管理者的技能。综合应用:1、辨析管理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3、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阐述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观点;描述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一、古代管理思想(一)外国古代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二、近代的管理思想(一)外国近代的管理思想(二)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四、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一、人际关系学说(一)霍桑实验(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三)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管理过程学派二、社会系统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系统管理学派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六、经验主义学派七、管理科学学派八、经理角色学派九、人际关系学派十、群体行为学派十一、权变理论学派第五节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一、企业再造二、学习型组织三、虚拟组织四、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第二章考核要求识记: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领会: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3、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简单应用:1、了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综合应用:企业再造和学习型组织。第三章管理与社会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全球化以及跨国管理与国内管理的差异;了解文化对管理的影响和跨文化管理;阐述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掌握利益相关者管理。第一节管理与环境一、组织与环境: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二、外部环境构成:PESTIN分析(一)政治与法律环境(二)经济环境(三)社会文化环境(四)技术环境(五)国际环境(六)自然环境三、组织外部环境的特性及其评估(一)组织外部环境的特性(二)组织外部环境的评估四、管理的万能论与象征论第二节管理与全球化一、管理的全球观(一)全球化与跨国公司(二)四种管理的全球观二、组织国际化的三个阶段(一)出口阶段(二)非股权投资阶段(三)股权投资阶段三、跨国管理与国内管理的差异第三节管理与文化一、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一)文化的含义与特征(二)文化的无意识(三)文化影响管理决策二、跨文化管理第四节组织社会责任一、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二、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一)四种观点的争论(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遵循的原则三、利益相关者管理(一)利益相关者分类(二)利益相关者管理第三章考核要求识记: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领会:1、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2、跨国管理与国内管理的差异;3、管理的万能论与象征论。简单应用:1、组织国际化的三个阶段;2、跨文化管理。综合应用:1、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2、利益相关者管理。第二篇计划第四章计划工作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和作用;解释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识别各种不同形式的计划;掌握计划工作的步骤;阐述目标管理的特征和基本活动过程;了解计划工作的各种方法。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和作用一、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含义二、计划工作的作用第二节计划工作的类型和程序一、计划工作的类型(一)按计划的广度,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二)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三)按组织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和基层管理计划(四)按组织职能,分为生产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五)按计划的内容,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六)按计划的期限,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七)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二、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一)组织层次(二)组织的生命周期(三)组织文化(四)环境的波动性三、计划工作的程序(一)估量机会(二)确定目标(三)确定前提条件(四)确定备选方案(五)评价备选方案(六)选择方案(七)制定派生计划(八)编制预算第三节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的类型二、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含义(二)目标管理的特点(三)目标管理的过程与步骤(四)目标管理的缺陷第四节计划的工具与技术一、预测二、滚动计划方法三、甘特图四、排队论第四章考核要求识记:计划;计划工作;目标管理。领会:1、计划工作的特征和作用;2、计划的表现形式。简单应用:1、计划的方法;2、计划工作的程序;3、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综合应用:1、分析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4、目标管理的基本活动过程。第五章决策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决策的概念和特征;描述微观经济预测和宏观经济预测的内容;了解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阐述预测和决策的各种类型;掌握各种预测和决策的步骤和方法。第一节决策的普遍性一、什么是决策二、决策的普遍性第二节决策的程序一、识别问题二、确定决策标准三、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四、拟定备选方案五、比较备选方案六、选择方案七、实施方案八、评价决策效果第三节决策的类型一、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二、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三、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四、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五、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六、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七、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第四节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一)德尔菲法(二)头脑风暴法(三)电子会议二、定量决策方法(一)决策树分析法(二)优选理论第五章考核要求识记:决策;德尔菲法;满意原则。领会:1、决策的基本原则;2、决策的特征;3、决策的类型。简单应用:1、决策的普遍性;2、决策的程序。综合应用:1、决策的方法。第六章战略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企业战略构成要素;了解战略管理的定义;阐述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掌握密集性成长、一体化成长和多样化成长战略;阐述事业层战略;描述战略管理的过程。第一节战略与战略管理一、什么是战略(一)战略的定义(二)战略的特征(三)战略构成要素二、什么是战略管理(一)战略管理的定义(二)战略管理的边界第二节战略管理过程一、确定组织使命二、战略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2、产业环境分析3、竞争对手分析(二)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三、战略选择四、战略实施五、战略控制第三节组织的战略层次一、公司层战略(一)稳定战略(二)增长战略(三)紧缩战略(四)公司业务组合矩阵二、事业层战略(一)成本领先战略(二)差异化战略(三)集中化战略三、职能层战略(一)营销战略(二)财务战略(三)研究与开发战略(四)人力资源战略第六章考核要求识记:战略;战略管理;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领会:1、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2、职能层战略。简单应用:1、战略管理过程;2、事业层战略。综合应用:1、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2、企业的总体成长战略。第三篇组织第七章组织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识别实体组织和组织职能;掌握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描述划分部门的方法;识别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掌握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动力和阻力;阐述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的定义(一)实体组织(二)组织职能二、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基本问题一、劳动分工二、统一指挥三、直线与参谋(一)直线、参谋及二者关系(二)职权与权力四、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一)管理幅度(二)管理层次(三)扁平结构和高耸结构五、集权与分权(一)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二)评价分权程度的标志(三)授权六、部门化(一)职能部门化(二)产品部门化(三)区域部门化(四)顾客部门化(五)工艺部门化第三节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一、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一)机械式组织(二)有机式组织二、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一)战略与结构(二)规模与结构(三)技术与结构(四)环境与结构第四节组织结构的形式一、直线制结构二、直线职能制结构三、事业部制结构四、矩阵型结构五、控股型结构六、网络型结构第五节组织变革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一)解冻(二)变革(三)冻结二、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二)组织变革的阻力(三)降低阻力的措施三、组织变革的趋势(一)组织结构扁平化(二)组织运行柔性化(三)组织边界模糊化(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第七章考核要求识记:组织;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组织变革。领会:1、实体组织和组织职能的不同;2、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的区别;3、划分部门的方法;4、职权的类型。简单应用: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综合应用:1、各种组织结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2、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3、组织变革的趋势。第八章组织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组织文化的特征和功能;明确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描述组织文化的类型;理解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阐述组织文化建设的程序和方法。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定义、特征与构成一、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特征(一)组织文化的定义(二)组织文化的特征1.实践性2.独特性3.可塑性4.综合性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一)组织文化的结构1、物质层2、制度层3、精神层4、三者之间的关系(二)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1、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2、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第二节组织文化的类型一、迪尔与肯尼迪的分类(一)硬汉型文化(二)玩命工作—拼命享受型文化(三)赌徒型文化(四)过程型文化二、丹尼森—达夫特的分类(一)适应性/企业家精神文化(二)使命型文化(三)小团体式文化(四)官僚制文化三、权力分配角度的分类(一)权力导向型文化(二)角色导向型文化(三)任务导向型文化(四)员工导向型文化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形成机制一、组织文化的功能(一)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二)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三)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四)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五)组织文化的辐射功能二、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1.组织文化是一定环境中组织为求得生存发展而形成的2.组织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3.组织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第四节组织文化建设一、组织文化建设模型二、如何进行精神文化的建设(一)组织文化诊断(二)组织文化的再定位(三)组织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三、如何进行制度文化的建设(一)构建“理念—典型案例—管理机制”的完整的文化建设流程(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相适应四、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性方法1.示范法2.激励法3.感染法4.自我教育法5.灌输法6.定向引导法第八章考核要求识记:组织文化;显性内容;隐性内容。领会:1、组织文化的特征和功能;2、组织文化的结构;3、组织文化建设的程序和方法。简单应用:1、组织文化的类型;2、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综合应用:组织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识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描述工作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确人员选聘的方式;理解效度与信度;阐述主管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