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1讲 文言实词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高考四大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举例通假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通”表示训练1.(链接教材)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通“晤”,面对面。(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通“背”,违背。(3)举酒属客(《赤壁赋》)2“属”通“嘱”,劝人喝酒。(4)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供给。(5)御六气之辩(《逍遥游》)“辩”通“变”,变化。(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传授。(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生”通“性”,资质,禀赋。(8)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还”通“环”,绕。训练2.(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节选自《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捉拿B.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召:通“诏”,皇帝的命令C.不副.所闻副:相称D.上闻遂对,甚说.说:通“悦”,高兴解析A.“二千石不能禽制”中“二千石”是官职名称,“禽制”是对前文所言“盗贼并起”的处理办法,“禽”按本义讲不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禽”通“擒”,意为“捉拿、擒获”。B.“召见”是文言文常见的词语,“召”就是“召”,不通“诏”。C.由成语“名副其实”可推知“副”应译为“相称”。D.根据语境可知“甚说”应是皇上听到龚遂的回答后的愉悦心理,“说”通“悦”,意为“高兴”。(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译文: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来使我称心满意呢?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3译文:渤海郡地处偏远之地,没有沾沐圣上的恩德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边耍弄罢了。解析①采分关键词:废、何以、息、称;句式:宾语前置句。②采分关键词:遐、沾、恤、故;句式:被动句式、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捉拿制服他们。宣帝要选一个能管理(这个地区)的人,丞相和御史推荐了龚遂,认为他可以胜任,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被召见时,由于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心中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对龚遂说:“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来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之地,没有沾沐圣上的恩德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边耍弄罢了。现在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命题角度二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类型示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4训练3.(链接教材)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利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变得锐利,变得锋利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⑤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利益(2)谢①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并序》)推辞,谢绝②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辞谢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认错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道谢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告诉,劝告训练4.(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板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让:责备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责:责备C.复为太尉黄琼所辟.辟:举荐5D.其未审者,方更参.实参:参考解析D项“参”此处的意思是“检查,审查”,可结合前句“未审”的意思理解。(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译文: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译文:我举奏的人,都是贪污刻薄残暴的奸贼,是害人之人,难道我会为了自己的私利玷污国事吗?解析①采分关键词:若、格、岂、就;句式:得无……邪。②采分关键词:举、非、为;句式:岂……哉。命题角度三古今异义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读,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类型示例词义扩大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等。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女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这就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6训练5.(教材链接)还记得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吗?练一练。(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词。(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荆轲刺秦王》)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7)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升迁为光禄勋主事。这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打算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不久又被太尉黄琼举荐,这时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有关部门举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二千石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就疑心他公报私仇。范滂回答说:“我举奏的人,都是贪污刻薄残暴的奸贼,是害人之人,难道我会为了自己的私利玷污国事吗?因为碰上规定的时间太急促了,所以我先举奏最7紧要的,那些来不及调查清楚的,以后再慢慢审清吧。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二心,甘愿接受死刑。”审问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训练6.(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①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②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改庶吉士,授检讨..检讨:官名,掌管国史修订编纂的官员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勾结C.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奔竞:争逐D.以为..奔竞无耻之戒以为:认为解析以为:把……作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译文:周经刚强耿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②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译文:如果没有关涉,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施展才能,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在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解析①采分关键词:方正、谏、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