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10 第7讲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人云:“诗言志。”对诗歌思想内容、主旨的把握是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必要步骤,也是鉴赏诗歌的终极目标,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是高考中的常考考点和重要考点。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题型一分析概括诗歌的语句情感题型解读设问方式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1.(2018·全国卷Ⅰ)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2018·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2017·天津卷)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5.(2017·江苏卷)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2017·山东卷)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链接教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现的是人类的共同的情感,无外乎是“喜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情感具体内容1.喜系列(1)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2)对历史人物的歌颂(3)对建功立业的渴望(4)对征战沙场的无畏(5)保家卫国的壮志(6)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2.怒(1)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2)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3)对统治者穷兵2系列黩武的揭露(4)对官吏贪婪的厌恶(5)对战争的厌弃,等等。3.哀系列(1)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2)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3)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4)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续表情感具体内容4.思系列(1)对故土、亲人的思念(2)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5.愁系列(1)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2)对无限离愁的忧伤(3)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4)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5)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典例1(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题指导](1)精准审题: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2)解题思路: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解题方略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两步骤3训练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解析“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题型二分析诗歌的典故情感题型解读设问方式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1.(2018·北京卷)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2016·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诗4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诗歌的×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链接教材]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辨别诗歌题材的情感倾向古代诗歌情感的风格类别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离愁别恨、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1.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流水落花)2.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恬淡、闲适、迷恋、欢乐)3.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建功立业)4.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顾影自怜)5.思乡(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6.激昂(愉悦、欣喜、乐观、奔放、豁达)7.失意(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郁闷、激愤)8.怀友(仰慕、思念、关心、担忧、祝福、相知)典例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解题指导](1)精准审题:题干中有“任公子的典故”,明确本题属于用典抒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了答题方向和内容。(2)解题思路: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题方略概括分析典故情感题三步骤[注意]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训练2.(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解析“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借杜甫之典,呼应词开篇处的序“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表明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再借汉言宋,表达对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的愤慨,讽刺宋朝求和讳战、斥退一切抗战者的弊端,批判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隐喻奸邪之辈阴险卑劣,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题型三分析诗歌的整体情感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2)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等。1.(2017·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2016·全国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3.(2016·山东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2016·江苏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2015·江苏卷)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链接教材]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方向喜自然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对春夏秋冬的喜欢;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人生(1)隐逸生活闲适、自由;(2)政治得意,功业有成;(3)热爱祖国,建功立业。(4)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悲对国家(1)山河沦丧,权臣当道,报国无门;(2)有心报国,无人举荐;(3)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戍边将领腐败无能。7对人民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同情百姓苍生。对亲人相思不得相见,离别却又担忧。对友人(1)依依不舍的留恋;(2)离别漂泊的忧愁;(3)遥遥无期的相思;(4)被贬边疆的挂念和担忧。悲对历史(1)昔盛今衰,王朝兴替;(2)借古讽今,以史为鉴;(3)缅怀先贤,怀才不遇;(4)统治阶级昏庸,英雄无用武处;(5)国家沦丧,壮志未酬等。对人生(1)科场失意,仕途坎坷;(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3)年华已老,壮志未酬;(4)客居他乡,孤独寂寞;(5)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典例3(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